了解死亡,掌控死亡,真实的死亡笔记!

无量光佛教网

国外医学界对濒死体验(死亡脱体)的研究

七十年代,西方医学界对死亡脱体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中,著名的有美国哲学家兼精神病学家雷蒙A穆迪(Raymond Moody),他呕心沥血产下两部研究专著《生命之后的生命》和《论生命之后的生

  七十年代,西方医学界对死亡脱体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中,著名的有美国哲学家兼精神病学家雷蒙·A·穆迪(Raymond Moody),他呕心沥血产下两部研究专著《生命之后的生命》和《论生命之后的生命》。

  两本书问世后,均成为美国图书市场上的畅销的宠儿。其中《生命之后的生命》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八年左右,重版达五十多次。

  这两本让人提前了解死亡真相的书,还被译成三十种文字,流通在全世界许多角落。仅在法国,这两本书就共售出九十多万册,一时“巴黎纸贵”。

  穆迪博士对灵魂脱体的研究,应当说是取得了突破性撑杆跳的。

  当初,他的老师里奇(Ritchie)博士无意间向他聊出自己出车祸后的一段脱体经历,便触发了他心底的地震。由此,促成他决心找寻更多有类似经历的见证人。

  可谓功夫不负有心的人。经过十一年不懈的科学调研,他收集到一百五十件确切的实例。

  这些见证人,都是从死亡那边一翻身,又重见生天的幸运儿。他们都有过灵魂脱离躯体后不同寻常的“跋涉”经历。

  穆迪博士认真地说:“对于这些人来讲,他们的死亡脱体体验是极其真实的事件,而由于我和他们交往,这些体验对我来讲,也已成了非常真实的事件。”

  其实,早在穆迪博士未曾轰响之前,当代著名的死亡理论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Elisabeth Kubler·Ross, MD, 1926-2004)医学博士的死亡理论就已经在美国享有盛誉。她曾著有《论死后的生命》(On Life after Death)一书。

  这位被人誉为“心灵斗士”的瑞士裔美国人,在八十年代美国的一次民意测验里,被列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妇女中同玛丽·居里和玛格丽特·米德两位伟大的学者并驾齐驱的风云人物。

  因为她创立的关于死亡的理论,导致西方国家医院对护理垂危病人的工作进行了入木七分的改革。

  罗丝医生认为人的垂危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违拗。二、愤怒。三、踌躇。四、抑郁。五、承诺。

  当初,一些临床死亡后又复苏的病人,向她诉说死后脱体的种种,使她的内心好像打了个麻酥酥的颤儿,深感不安。由此,诱发了她对精神病学研究的“变心”,而转向了灵魂玄学探索的“执迷不悔”:“因为在以往的二十多年中,我总是与即将归天的病人打交道,所以,我渐渐对死亡本身产生了兴趣,并想透过现象窥视其真正的面目。”

  她曾经亲身陪伴过上千人面对鬼秘阴沉的死亡,并且,搜集过来自世界各地高达两万宗的“濒死体验”实例,并由此确信:人死了之后,生命仍有延续!识神是不死的!与此同时,她亦肯定,没有人会孤独地死去,通常在临终时,会有至亲、敬爱的意识体来迎接:有时是已死去的亲人朋友,有时是所信仰的耶稣、圣母玛利亚、阿弥陀佛等。

  这跟阳间的人出生时的情形相似,小孩一出世,即有众多亲人来迎接;而人死就如同在阴间出生,自然而有阴间的众亲好友及高灵领导来相迎。

  根据她的研究,是有很多人在濒死经历中,见到已死去的亲人。

  譬如,有一次,她陪伴一位因为全家遭遇车祸而受重伤的小孩。

  这位小孩临死时变得平静而安详。

  她问小孩有什么感受,小孩说:“一切都好,妈妈与彼得(哥哥)已在旁边等候了。”

  那时,这位小孩其实还不知道妈妈已死,连罗丝医生本人也不知道彼得死于十分钟前。

  经过总结,她发现人的死亡过程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识神离开身体,没有脑波,心电图呈现死亡状态。

  第二阶段,没有时空限制(处在异度空间),此时,识神依照心念而可以马上到任何地方。在这个阶段,盲人可以看得见,哑巴可以说话,聋子可以听得见。

  第三阶段,是超时空地回顾自己的一生,依地球上的时间而言,也许仅是几秒或几分钟的过程,但心识的感受,却是多重的。

  在罗丝医生对这方面的研究的随后,又有许多医生加入探索死亡与濒死案例,其情况都与罗丝医生的发现相印证。

  期盼有更多的科研专家加入!不要放过任何生命之迷的蛛丝马迹!人类不要错过宇宙自然漏嘴泄露,或从手指缝间无意中漏掉出来的高度机密讯息!逮住它们!逮住不可思议的一切!认真追究它们,就像警察不会放过查案中任何一点指纹和DNA。这胜过耗费千百亿元,耗费一生又一生,去遥不可及的星球上寻找真理。身边就有真理,就有生命真相的间接或直接的流露!

  在这许多加入研究的医生当中,受瞩目的是心脏科专家皮姆·范·拉曼尔博士医生(Pim Van Lommel),他是荷兰著名的研究濒死体验的学者。在1988年-1992年间,他在荷兰十家医院,以三百四十四个“心脏休克”而得以抢救回来的病人为跟踪研究对象,竟然发现有18%的濒死经验。

  这些有濒死经验的人里,30%有经过隧道的感觉,看到过天堂景象或遇到了亲人,25%有离开身体的感觉,与“光”沟通或看到彩光,13%有回顾一生的体验。

  拉曼尔博士的研究报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病人的灵魂离体经历。这些经历很难从神经生理角度去解释。譬如,一位突发心脏病的四十四岁患者,送到医院时即被宣布临床死亡。但拉曼尔还是持续地给他做心脏起搏和人工呼吸。在准备做人工呼吸时,拉曼尔发现患者口中有假牙,就将假牙从患者口中拿掉。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有了心跳和血压。等清醒之后,该患者一见拉曼尔就说,他知道自己的假牙放在哪里。拉曼尔医生非常吃惊,因为该患者当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然而该患者解释说,当时他漂浮在空中,看到了医生抢救他的全部过程。

  一听之下,该患者所描述的抢救细节和场景,都与当时的真实情况吻合。如果硬是把当时该患者的意识活动,归结于他的脑神经活动,那如何解释他在处于大脑不活动的状态下,却能清晰地看到一切的事实呢?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反过来,就只能说明他的脱体体验是真实的,不是脑神经活动的物理生理反应。

  有濒死体验的人,其体验对往后的人生观,如投石掷水,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康涅狄克大学瑞恩(Kenneth Ring)博士总结出十二项影响,诸如:

  (一)珍惜生命的一切,包括平凡的经验。

  (二)不再重于追求物质生活,知道那是虚假的。

  (三)失去竞争的意愿,关怀更重要。

  (四)灵性上不断的自我提升。

  (五)相信死后生命仍会延续。

  (六)相信宇宙中有超然的力量,有些人称为“神”或“光”。

  ……

  由此,罗丝医生认为:

  一旦人们了解到,在死时需要为生前所做的一切负责,那么,人们在世时,将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这句“在死时需要为生前所做的一切负责”的发现,“无意”中,“巧合”地证实了佛教佛学的观点:人必要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因为,自然界存在着伟大不可思议的潜规则:“种如是因,得如是果”、“种花得花,种豆得豆”、“不是不报,时侯未到”、“有因必有果,是福是祸躲不过”。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医生曾经为同行和穆迪博士的大作使劲鼓掌:“唯有像穆迪在书中所进行的研究,才会阐释许多疑问,才会进一步证实——我们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训:生命之后仍有生命!

  “……穆迪博士种种研究结果的书是真实的。因为,它是一个坦率而又诚实的研究者写成的。我自己的研究,以及其他极其严肃的科学家、学者和神职人员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本书的内容;他们具有勇气探索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为的是帮助那些需了解真相的人,而不是让别人非信不可的”。

  由衷赞叹这样客观的科学态度!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所为!随着科学的发展,不单在濒死和催眠案例中,发现有灵魂脱体以及看见灵异物的客观情况,而且最近又有了新的发现。

  二〇〇六年《人民日报》曾经报道:经常有些人宣称,有过“灵魂出壳”的神奇经历。他们发现自己能够飘在空中,看着自己的“遗体”一动不动地躺在下面。过去,能讲述这类体验的人都被归结为“超常能力”的表现。 现在,科学家竟然发现,利用轻微的电流刺激人体大脑的特定部位,也能让人出现“灵魂出壳”和“居高临下看自己身体”的感觉。文中说,据《纽约时报》报导,上述发现分别刊登在著名的《自然》杂志和《大脑》期刊上。

  在研究过程中,日内瓦大学医院的医生在两位即将接受癫痫病手术的妇女头部,都植入数十个微型电极感应器。

  其中一位妇女在接受电击时,总是会扭动自己的头部,而电击部位并非是控制运动神经的区域。当医生询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这位女子表示,她发现自己身边有个黑影在活动(活动的黑影应为灵界意识体、意识身)。另外一位妇女则表示,在电流刺激下,她感觉自己“飞上天花板”,并且开始“居高临下观看自己的身体”。

  客观事实终归是客观事实!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就已记载了濒死体验现象。(事实上的东西,不会只有今天才有所发现。只是可惜,它常常被某些执着于肉眼所见的人类极为愚蠢地“疏忽”了。)

  直至今天,世界的许多这方面的研究表明,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遍布世界不同地域、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据美国盖洛普公司的一项调查,仅在美国,就至少有1300万健在的成年人有过濒死体验。科学家发现心脏骤停后苏醒过来的人中,有4%-18%的人有过濒死体验经历。这无疑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人类的意识可以不依赖于大脑而存在。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现,对生命意识的续存、异度时空的灵异事物的真实存在,势必只能是:不断的再三证实罢!百年后如此,千年后亦复如此,不可能有另外的答案了!灵界事物和不灭的生命现象是的确存在!!!

(发布者:无量光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死亡笔记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死亡笔记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