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历代祖师所用之无量寿经为康僧铠原译本,其中摄生三愿: 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十九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汇集本在十八愿增加“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并且把十九愿、二十愿合并、修改为另一个愿,这里不再引用! 善导祖师对十八愿的解释,不提其它善根,不提自力回向,只要一向专念,必定往生: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十九愿针对本来学习其他法门的人(修行圣道门的众生),阿弥陀佛为了接引这类众生,专门发第十九大愿接引,只要回向往生,也可能往生净土,这里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完全靠自力,这类众生一生在忐忑中度过,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发的菩提心够不够,也不知道菩提心会不会退转,甚至根本就怀疑自己能不能发起菩提心(比如缺肾的人很多,自己能捐一个肾给对方吗?别人缺眼睛,自己能捐眼睛给对方吗,都是巨大的考验,或者根本做不到),修的善行、修的功德够不够多也不知道,因为有种种不确定因素,所以往生不定,阿弥陀佛发十九愿本是为了方便接引,目的还是为了引导众生到十八愿,从自力转向乘佛力。 二十愿的众生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后,对极乐世界有欣慕之心,一边念佛,一边修种种善行,把这些作为“功德”统统回向到往生极乐世界。二十愿对比十九愿除了自力还增加了佛力,所以是自他二力修行法门。修二十愿的众生虽然也念佛,但纯粹把念佛当作积累功德的手段,所以讲究功夫成片、讲究一心不乱,否则担心不能往生。 十八愿不把念佛当作积累功德的手段,每一声佛号都是无上功德,都是愿、行具足,都是乘佛愿力,故念念称名,念念必得往生,这也就是善导祖师“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身不退”净土思想范畴。阿弥陀佛发二十愿也是为了方便接引,目的还是为了引导众生到十八愿,从自他二力转向乘佛力。 把念佛当作积功累德的手段,就是印光大师所呵斥的“以横超法当竖岀用,以通途法门论特别法门”! 上面简单对比可看出汇集本的"十八愿"(姑且这样称),已经失去了原有十八愿的弘愿本怀,而是转向了第二十愿。进一步说,汇集本基本上否定或删除了原有的最重要的十八大愿(汇集人或宣传人当然不承认这点,但这是事实)!这就是其中的厉害关系!本来是万修万人去的特别法门(善导祖师称为弘愿),变成了万修一二去的通途法门(善导祖师称为要门)! 汇集本如何混淆摄生三愿,暂时未能明白里面道理的同修,多看善导祖师文集就知道里面的利害关系了。 真实的第十八愿,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无上功德,十八大愿进一步扩展,就是一部完整的《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不说余善,唯说念佛。其它诸善,是谓少善根、少福德,是故不能得生彼国(报土)。十方诸佛只在《阿弥陀经》诚证不虚,而不在无量寿经、观经诚证,就是因为无量寿经、观经都有种种方便接引,而《阿弥陀经》是大畅诸佛本怀,唯说弘愿。 依十八愿称名念佛的修行人,可以更自在的随缘行善,因为不把这些行善当作往生资粮,更容易三体轮空。因感恩于阿弥陀佛的救度,更欢喜念佛,更欢喜的生活,更自在的活在当下! 南无阿弥陀佛。 来源:http://www.shixiu.org/thread-57585-1-1.html 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讨论请进入:净空法师论坛,并欢迎访问念佛成佛论坛:念佛成佛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