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高学历人群的“心病”(2)

5.社会压力。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及其待遇、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并产生自卑感。 最近一段时期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5.社会压力。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及其待遇、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并产生自卑感。
  
  最近一段时期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教授的关注,他认为这些自杀事件的发生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原因,但是他们也有相同的因素,就是暴露出了我国目前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是挫折教育的缺失。从小到大,他们不缺少关爱,但缺少挫折的教育。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哪怕是很小的挫折和委屈,自身也无法找到释放的方式,采取极端的行为来解决,这往往导致悲剧的发生。
  
  二是责任感教育的缺失。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年轻人责任心太低了,根源是极端个人主义,没有家庭责任心,没有社会责任心。诚然,生命是自己的,但同时也是属于你的家庭和整个社会的。
  
  三是珍爱生命教育的缺失。在传统的教育中,在珍惜生命教育这一环节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青少年不珍惜生命。自杀未遂的人,事后是非常后悔的,但往往在这个时候已经晚了。作为学校,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心理问题困扰着当代大学生
  
  来自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抑郁、焦虑、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障碍、网络及游戏成瘾、物质滥用等。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
  
  专家们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认为困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抑郁  这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问题。不少学生在遇到学习成绩落后、失恋、生活受挫、家庭出现意外事件等刺激后,心理上无力承受由此带来的压力而出现的情绪反应。大多数学生都多少有过消极情绪,但体验的时间比较短暂,随着时过境迁也就消失了。但其中也有少数性格内向、孤僻、自尊心强、怀疑心重、承受挫折能力低的学生容易长期陷入抑郁状态,导致抑郁性精神症的出现。患者中有的可能认为人生无味而有过自杀的念头,甚至采取过自杀行为。
  
  最近的流行病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罹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达到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35%,抑郁症越来越“偏爱”高学历人群。因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自杀、轻生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大学生抑郁症群体已不容忽视。
  
  悲观  大学生都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充满着美好的希望,力图塑造完美的自我,但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显然是存在差距的。如果不能正确地看待这种差距,遇到一点挫折、失败,便认为自己“无能”,是个失败者,那么就会使自己陷入悲观的消极状态之中。以悲观来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等于是在原有的失败感中增添新的失败感,这必定会导致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很容易对人生失去信心以至产生绝望,走上自杀的道路。
  
  自卑  自卑是因生理上的伤残、疾病或智力水平低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对自我认识所产生的消极态度。表现在能力、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看不起自己,并且认为自己会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因而终日忧虑不安、抑郁沮丧乃至自暴自弃。
  
  某大学三年级学生张某,该生身体瘦小,皮肤偏黑,眼睛近视,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常处于全班最后一名。一天,全班上体育课,内容是100米跑,两人一组,由于男生的人数是单数,而他又排在最后,老师只好将他和一名女生排在一组,结果他没有跑赢这名女生。从这以后,该生变得更加沉默和孤僻,一天夜晚外出未归,第二天早晨发现他在学校的后山上吊身亡。不难看出,这名学生是因自卑而引发自杀的。
  
  成功焦虑   28岁的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柳剑锋,2005年8月15日凌晨离校出走,至今音讯全无。据媒体报道,柳剑锋从小成绩很好,考上北大后发誓要混出个人样来,“周围的同学都有女朋友了,他还没有;好多同学都考了驾照,他考了但没通过;出国留学也受挫了;马上面临毕业,还不知道能否找到好工作,又没有钱买房子……”大约因为不堪现实和未来的压力,柳剑锋选择了逃避。
  
  像柳剑锋这样渴望拥有出国留学、有好工作、买房子、交漂亮女朋友等多种“硬件”,渴望用这些“硬件”来证明自己成功的年轻人,由于他们对成功抱有很高的期待,一旦不能如意或落魄失意,就可能陷入一种欲罢不能的焦虑之中,这就是所谓的“成功焦虑”,严重的还可称为“成功焦虑症”。
  
  “成功焦虑”和“成功焦虑症”的诱因,则在于流行的社会意识对所谓“成功”的片面认定与过度强化。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竞争压力大的问题,在全国的重点大学里尤为突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首次公布了他们在北京地区的“大学生公众形象调查”结果。调查显示,46.6%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目前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精神萎靡不振”。同时有10%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大学生存在“自杀倾向”。至于造成这类心理问题的原因,51.4%的调查对象将其归咎于“就业压力过大”,另外还有9.9%和9.3%的调查对象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咎于“情感原因”和“家庭经济困难”。
  
  高校加强心理教育刻不容缓
  
  “你对自己的亲属感到满意吗?”“在腾空而起或身处偏窄之处时,你会感到无法控制自己或失去自由行动而恐惧吗?”这不是哪本杂志上的心理测试题,而是2005年4月初西安工业大学在研究生复试时增添的一份心理测试题目。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复试加试心理测试,教育界人士称在全国高校闻所未闻。
  
  建立“高校危机干预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由于患者通常无法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心理治疗者可以通过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
  
  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董险峰认为,大学生频繁自杀在我国已经不是个别孤立现象,也不仅仅是心理问题造成的,而成为一种具有特殊代表和典型性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家庭教育的不成功,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较强,情商下降。二、学校制度体制以及教育理念的缺陷,过于强调竞争,造成人格扭曲。全国一千多所高校,有心理咨询机构的不到30%。建议学校要建立“高校危机干预机制”。我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不到3000人,政府应该引起重视,提供专项经费,像重视医院一样重视心理咨询诊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