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经》 22、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尿,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 ——《增壹阿含经》 23、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书。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分,藏积俟用。 若优婆塞受持戒讫,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 ——《优婆塞戒经》 24、佛言:若人于父母所,作少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罪亦无量。 佛告诸比丘言:有八种人,应决定施,不复生疑。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佛言:非但今日赞叹慈孝,于无量劫,亦常赞叹。 ——《杂宝藏经》 25、复次大王。若父母生产儿子。其事甚难世所共知。处胎之时怀担十月。苦恼疼痛种种多般。起坐艰辛餐饮节度。纵获生产如宰猪羊。不顾自身唯忧儿子。乳哺养育岂离怀抱。大小便痢须自洗濯。后渐长大而以诚实之言种种诱训。令彼修学。阎浮提内工巧伎艺。书疏算计。经商买卖种种事业。又复令彼身心安乐。广与财帛富贵授用。选拣亲姻娉聚妻妾。比望孝顺父母供敬侍养。而复心意颠狂一向迷乱。深着色欲都不省悟。又于别族姓家。私娶妻妾互相贪爱。于其父母返成不孝。亦不敬重。其父后时耆年老迈。身体羸瘦眼耳聋暗。起坐艰难要人扶持。而却憎恶轻弃嫌厌。种种逼迫趁父出舍。娶其外族妻子于家。聚会种种欢乐。 佛告大王。若是丈夫行此邪行。弃背父母。决定命终入阿鼻地狱。求出无期。为第二过。若善男子。弃背女色心意清洁。供养父母行孝敬行。命终之后不堕恶趣。而生诸天受福快乐。天上福尽下生人间。亦不受贫穷下贱。富贵吉祥。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26、菩萨为供养佛法僧及父母兄弟,得畜财物。为起寺舍造像,为布施,若有此因缘,得受金银财物,无有罪过。 ——《文殊师利问经》 27、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 ——《正法念处经》 28、父母妻子奴婢财物。不以施人。若因布施。父母忧恼。妻子僮仆由是致苦。如是等施。菩萨不为。非法之物不以施人。凡所施物。清净如法。不逼迫呵责取他财物而行布施。不犯佛戒而行布施。 众生知恩欲报德者,尔时菩萨劝令修善,不须世间财利酬报。报之大者,当供养父母,乃至持戒。求报恩者,令其行善。是名菩萨报恩巧方便。 菩萨为主于父母尊重,种种方便勤修善法,随时供养,知恩报恩。 ——《菩萨地持经》 29、饭诸贤圣,不如孝事其亲。孝者,尽直心,无外私。 佛告诸比丘。吾世世奉诸佛至孝之行。德高福盛。遂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六度集经》 30、地神常言:我负大地,一切所有,及须弥山,不以为重,亦无厌心。于三种人我恒厌倦,不欲胜持,何等为三?一心怀叛逆心,谋害人王,二念弃恩亲,不孝父母,三拨无因果,毁谤三尊,破法轮僧,障修善者。如是三人,我极患重,乃至一念不欲任持。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又放光名味清净,能除一切味中毒,恒供佛僧及父母,是故得成此光明。 ——《华严经》 31、佛告阿难。若有众生杀父害母。骂辱六亲。作是罪者命终之时。铜狗张口化十八车。状如金车宝盖在上。一切火焰化为玉女。罪人遥见心生欢喜。我欲往中我欲往中。风刀解时寒急失声。宁得好火在车上坐然火自爆。作是念已即便命终。挥霍之间已坐金车。顾瞻玉女。皆捉铁斧斩截其身。身下火起如旋火轮。譬如壮士屈伸臂顷。直落阿鼻大地狱中。从于上鬲如旋火轮。至下鬲际身遍鬲内。铜狗大吼啮骨唼髓。狱卒罗刹捉大铁叉。叉头令起遍体火焰满阿鼻城。铁网雨刀从毛孔入。化阎罗王大声告敕。痴人狱种。汝在世时。不孝父母邪慢无道。汝今生处名阿鼻地狱。汝不知恩无有惭愧。受此苦恼为乐不耶。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32、若有父母妻子不放此人至于道场……佛告阿难:此人应父母前。烧种种香长跪合掌。应作是言。我今欲至道场。哀愍听许。亦应种种谏晓。亦应随宜说法。亦应三请若不听者。此人应于舍宅默自思惟诵此经典。 ——《大方等陀罗尼经》 33、菩萨世世憙然灯于佛寺及师父母前。人有狐疑辄用解之。用是故。(成佛时)佛身光明焰出殊好无有比。威神巍巍乃如是。 菩萨世世随时熟果及好香华。持上佛比丘僧师父母。用是故。果树华见佛无不曲倾向佛。 菩萨世世事师父母。若见卧睡不数惊觉。若欲使觉当持音乐。若持好语诵经往觉之。用是故。佛在内默声诸天梵释持音乐香往觉之。 菩萨世世有奇异美饭食。终不独食。若师父母有饭食。不减损而食之。用是故。佛舍置威神力。虽无所食佛亦不饥渴身亦不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