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韩国影片《优昙婆罗》,想着要写一篇读解文章,供养给大家。但不知道“优昙婆罗”的出处,所以查了佛经。看见《长阿舍经》第一分卷一中讲到七佛的因缘在释迦牟尼佛之前还有六佛曾经住世: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和迦叶佛。 他们每个人都曾历经磨难,终于证得无上正觉。其中拘那含佛就是在优昙婆罗树下成就觉悟的。原来,优昙婆罗是那棵如同菩提树一般的参天古木。而优昙婆罗树开出的花,正是那极艳极美却极短暂的昙花! 这便是我读《长阿含经》的缘起。 《长阿舍经》第一卷讲了七佛的由来,各自的弘法度化,并以毗婆尸佛来讲过去七佛事,以一佛的事迹来观照七佛的因缘。本师慈悲,在这部经文中,十二因缘、四圣谛等皆由此而出。 《长阿含经》第一卷有两段让我读来惊心。 一是讲贵为王子的毗婆尸佛在看到老、病、死、沙门时的逐渐醒悟。 大家都知道,生老病死是四苦。熟知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的人也许会觉得:这不足为奇啊!在我们的身边,每一刻都在上演着生老病死的剧目啊。它们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什么值得惊心的呢?是啊,也许因为它太过平常,平常得让我们随便就可以忽视它,成为口头禅,成为觉知的盲点,因熟视而无睹啊。 在《长阿含经》里,佛对老、病、死均有注解,唯有悉心以读,才能听闻大悲之声! 毗婆尸佛出游,路遇老者,蹒跚行路。便问侍者何如此老? 侍者回答说老者,生受向近,余命无几啊。 毗婆尸佛又问:吾亦当尔,不克此患耶? 侍者说:然,生必有老,无有贵贱! 于是又问病,那病便是“众痛迫切,存亡无期”。 于是又问死, “死者,尽也。风先火次,诸根坏败,存亡异趣,室家离别。” 看到这些揭示,我不禁深深自问生老病死,无论贫富,无论贵贱,没有人可以幸免。千万劫以来,为什么每个人都在经历它,但只有佛从中觉察出了真相?为什么这四苦可以让他放下眼前所有的贪著欢爱,立志学习沙门,求证大道?苦则苦矣,为什么有人在苦前就浑噩不觉,而有人却听见了钟声悠远,声声唤醒迷魂? 同修告诉我,去看《中阿含经》的《天使经》。 《天使经》中讲一恶徒堕地狱,阎王问他,你是怎么搞的,在世时不干一件好事?弄得来到我这里?那人说我也不知道啊。阎王又说,难道你没有见过天使吗?恶徒摇头。阎王说,那你有没有看到过不能护持自己的幼小婴孩,翻转身就卧倒在自己的粪尿之中,却又因不会语言,不能表达,大哭不止,唯有等到父母发觉,才为他洗浴干净? 恶人点头,见过的。 阎王说那便是初天使啊。 如是,生老病死均以天使面目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眼前。我们所苦的正是我们可能觉的甘露。可惜的是,我们仅仅以为这是颠扑不破的规律,对它,唯有默认,唯有无奈接受,甚或无所谓之,却从不曾惊心动魄,深究下去——为什么是我们见到了生老病死?这个所谓的规律后面,隐藏了怎样的真相? 觉者如此慈悲,想尽各种办法,希望我们有所了悟,然而,众生瞽目,惯见不见,凡失聋耳,充耳不闻! 苦劫无数,展转哭号便无数。我们看到很多人在身心俱疲的时候,不是去看产生伤害的根源,而是掩耳盗铃地说,生活还要继续,爱情仍将经历,我的心即便流血,也终会结痂落疤。伤痛会过去的,日子会好转的,这是勇敢吗?这即便是社会的勇敢法则,也是愚勇啊。不觉的人在轮回里打滚惯了,遭遇同样的痛苦而不醒悟,于是生生世世,乐此不疲,悲此亦不疲。 无使不是曾经来过,天使其实日日夜夜就在我们身边。然而,你就是看不见,听不明白,理解不了。写到这里,我都要为自己身上的无明、烦恼、非正见长歌当哭了!佛不在,你有借口。佛在,你还想说什么? 第二段,是讲毗婆尸佛成道之后,反复思量,决定不给众生讲法。 他的原因却是:无上甚深之法,众生能理解吗?众生习气如此之多,异见会使他们做出对他们自己不利的事情,那样的话,岂不是更加耽搁他们吗? 佛因此慈悲,于是默然。 梵天王知晓后,再三请佛说法。 佛再观众生,看到“众生垢有厚薄,根有利钝,教有难易”,而易受教者能出生善道。这就好比一池莲花,有刚刚出污泥但花朵不及水面的,有出污泥花朵刚刚及水面的,也有出水面开花的,种种莲花,虽有参差,但终不被污泥所染,究竟是要开花的。为开花而讲法,不是大慈吗? 因此,佛受请于梵天王,决定为信受乐听的人说法,不为触扰无益的人讲经。 佛说法四十九年,有时候开演,有时候默然。他的说与不说,皆因慈悲。说,希望能帮助你,使你通过自力而觉悟;不说,是以你的处境而生起的大悲心,希望迷得很深的你。不要因无知而诽谤,由诽谤而获罪,如是往复,反倒加深你的迷失。 这些,你能理解吗? 佛灭度之后,又经历了一千五百年,我们生逢末法。但是,你知道吗?还是因为慈悲,佛携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善巧方便与我们痴疑怠慢的心灵一再相会。他的方便,或嬉笑怒骂,或苛责诘难,或小桥流水,或风霜雪剑。种种变化只为适应不同枷陛和业力的你,只是为了让你觉知。 如此苦口深情,你感受得到吗? 读《普贤菩萨行愿品》,看到菩萨发十宏深誓愿,每一愿都立志与众生共同担当。譬如礼佛,菩萨说,众生的业和烦恼穷尽之日,我的礼教佛陀之愿才会停歇;而由于众生界的烦恼没有尽头,所以,我的礼敬没有尽头。念念相续,没有间断的时候,这身体、这语言、这意念、这工作,没有疲乏和厌倦的那一刻,因为慈悲,所以,虽万苦而不辞;因为慈悲,所以,虽难行而行之! 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著名的“地狱不空,誓不成怫”,脱胎于“我夸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夸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因为悲悲,所以停留;因为慈悲,所以再来…… 如此慈心悲愿,你知道吗? 去看殿堂之上吧,去看那佛菩萨的微笑面容。你是否已经深味那微笑的含义,那面容的悲献?那微笑包含了眼泪的伤悲和善的喜悦。佛是觉者,觉知后的人于己有着很深的笑,有人称之为全然的舞蹈。但佛遇到了我们,我们这些有颠倒、有牵挂、有恐惧的众生,我们的习气如此之重,不懂得珍惜和善待,有心向佛却又无力自觉,无明业力让我们即使遇到真知,也一再错肩—— 佛菩萨于是说,除非每个人都脱离痛苦而进入这扇门,否则,我不会进入,我会是最后一个进入——这就是伤悲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