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十善与人生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世俗一般人的想法,大多以为学佛和人生没有什么关系,甚至认为学佛有碍于前途和事业。他们既不会认认真地去了解佛教的内容,也不肯学习佛门的典籍,只是凭着自己的狭隘意识,根据一些道听途说的传闻,把牛鬼蛇神的愚妄行为,统统纳入佛教,于是自己铸成一种牢不可破的成见。有些知识分子,虽也偶然阅读佛门论著,又是浅尝即止,仍然打不破自己狭隘意识的牢笼,一样为自己错廖的成见所束缚。所以有些人,指佛法列入世俗的哲学领域,当作一般学术研究,完全以已意而曲解佛法。其次有些,视学佛为老年人的消闲活动,借念经拜佛,打发寂寞无聊的余年,或作为逃避现实的精神寄托所。至于视学佛为消极悲观的迷信行为,就更是大有人在了。实在说以上种种观念只能表露各自的低劣认识,与佛法了不相干,佛教根本不是他们想象中那么回事。

佛陀说法的目的,意旨在使众生转迷为悟,同登觉岸,共证菩提大道,贵在依教奉行。一个佛教徒研究佛学,是为了使自己的修持如法如理,并非为满足求知欲。佛陀的教法,绝不是世俗的所谓什么思想,而是亲证亲见后的如实而说。世俗的所谓思想,在佛经上说,乃是第六意识的产物,是妄非真,所以在佛教的经典上,从未见思想一词。佛陀每次说法,都一再反复声明,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因为是如实而说,故任何人不得随意增减一字,也决不可以私意加以推测,否则必会差之毫厘,廖以千里。人,虽可以不信佛,但谁也逃不出佛法的范畴,照着佛陀所说的去实践笃行,就可以离苦得乐,反其道而行必永劫沉沦苦海,无有了期。比较深的道理,且置不谈,本文谨就佛陀所示的十善业道。来谈谈佛教与人生的关系。

一个人生到这世间来,必须具备作一个人的条件,也就是一般所称的人格。至于人格的标准,虽然东西不同,各家有异,大体上说,不过是高低之差,详略之别。如儒家有儒家的标准,这可以孟子的一段话来代表。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善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人缺此四端,其行为心性,则似禽兽。所以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这些可以说就是儒家的人格标准(四维八德,就在这一标准内泥沙之列),若能完全依之实践,无欠无缺,以儒家的标准来衡量,就是完人。孔夫子因为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后世尊为圣人,奉为万世师表。佛教的人格标准是什么呢?我们就以十善行来代表,这就是佛教的德行,做人的道德标准,依之实践,就可完成人格。从因果上说,可得升天的果报,最低限度,不会失却人身,在现世讲,可视为完人。这十善业道,具体而简明,人人能知能解,可证可行,没有高深莫测的玄谈,也扯不上迷信不迷信的讥评,平平实实,只在想不想做个堂堂正正的人,肯不肯行而已。

佛法固然有高深的部分,但也有通俗的部分,所谓高深,也不是故意要说得神秘,使人不易了解,而是宇宙人生太复杂,太神秘了,一来就使人不易理解;以至听了佛谈宇宙人生种种学问时,就认为玄少、离奇,其实也是很通俗的。比如我们对一个从未接触现代文明的山野愚夫,跟他说现在坐在客厅里,可以看到十万里外的人物活动,即不是太玄了么?如果和研究电子的人谈此事,那就不希奇了。有人认为佛法太玄妙了,也是这个道理。现在不谈电视机的事,就来谈平凡的十善行吧!虽然很平凡,但与我们一生处世做人,立功创业,却有着密切的关系。假使人人都能奉行十善,不但人人都可安乐一生,而铸成完美的人格,且可以使人类趋于和谐,真正进入世界大同境地。

什么是佛教呢?四句偈就可括尽无遗,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照一般的解释,第一句是教人自修自身,使不犯过恶,第二句是教人不但不犯过恶,还要积极的奉行行众善,第三句可说是目的。人为什么不肯止恶行善,牵涉的问题就多了,才劳我佛唠唠叨叨说了四十九年。若人一闻“众善”,就能“奉行”,则不须如许罗索,能众善奉行,自可达到“净意”的目的。此偈所称的“众善”归纳起来,就是本文说的十善。

《海龙王经》上说:“诸善法者,是诸善法者,是诸人天众生圆满根本依处,声闻独觉菩萨根本依处。无上正等菩提根本依处,何等各为根本依处,谓十善也”。什么是十善业?就是永不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邪见等十种恶行。即使依字面上的意义来说,都是人人应该永离。离此十恶,可以说是做为一个人的基本条件,岂止佛教徒为然。近代高僧太虚大师说:“学佛先从做人起”。又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可知学佛,就是学习如何做一个完美的人,做人做到究竟圆满处,就是佛了。

世间其他学说或宗教,虽各有他的人格标准,但或多或少,仍有欠缺,或嫌笼统而难以遵循,或嫌简略而不究竟,欲求圆满究竟,明确具体而又可遵循,则惟有佛教的十善。这不仅是佛弟子力求实践的至道,凡有的向上,欲求得完美人品者,皆当奉人生指南。现在仅就世间常情,依次略加论述如下,看看它和人生的关系是如何的密切。

永离杀生:断众生命,名曰杀生,不一定指用刀枪等凶器而说,就是堕胎、自杀等等,都是杀生的罪行。如果说不可杀人,这是世人都能首肯的,若要人不杀害任何动物,就有很多人不肯接受了。实在依是非的标准来说,佛陀的教示,绝对正确,而人类所持的反对理由,则纯是从自身的利害观点上立论,而不知与一切动物,同是血气之属,皆有好生恶死之情,况杀害一物与杀害一人的心,是相同的。心性慈祥的人,不但不肯杀人,也决不肯任意伤残物命,平时素好肆意伤害物命的人,必是心地残忍,性情戾之辈。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可证不杀生,是顺着人的本性立戒,人之所以亡失本性,乃因贪嗔痴三毒所致。若人人能断杀生,则社会上不但不会发生凶杀案件,世间也不会再有刀兵劫了。从因果上看,杀生害命,更是残忍已极,惨绝人,因为你所杀害的,也许是过去父母,多生眷属,况众生皆有佛性,将来皆当成佛,我佛弟子,深知因果,故不肯轻动杀机。

永离偷盗:依佛法的定义,凡不与而取他物,总皆名盗,如偷、劫、骗、迫胁、论诈,以至赌博、逃税、贪污等等,无不在偷盗含义之内。如上说种种,无论就世法佛法的观点来看,都是一种罪行,凡犯偷盗罪行者,不但为世人所不齿,国法也是所不容的。因其能使社会不安,人心不宁,甚或使人因失财而丧命,或导致他人家庭破败,眷属失和。偷盗的罪恶,仅次于杀生,所以有些国家,对盗窃犯,治罪特重,例如在沙乌地阿拉伯,凡犯盗窃罪的,不讼取财多少,都要砍头断足,决不宽贷。足证偷盗行为,是人皆厌恶的,一个人无论在任何贫困的境遇中,都不应起偷盗的念头,存心去偷取他人的财物。若人人能以此自持,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宁社会,不是就可实现了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