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人间佛教与佛法的出世间修证(4)

三、人间佛教与 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尤其是净土宗强调“欣净厌秽”,强烈追求离开人间到佛国净土里去,似乎与以人间为本的人间佛教相悖,因而难免遭到一些人间佛教行者的非议。实际上,若论出世间的信仰与世间利益的

三、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尤其是净土宗强调“欣净厌秽”,强烈追求离开人间到佛国净土里去,似乎与以人间为本的人间佛教相悖,因而难免遭到一些人间佛教行者的非议。实际上,若论出世间的信仰与世间利益的不二双圆,以在“今菩萨行”的基础上修习净土法门,最为当机,最为切实。认为往生净土的信愿与建设人间相矛盾,乃是不理解净土法门和人心宗教需要的浅见。

从净土宗的整体思想看,往生西方净土,以菩提心为本,《无量寿经》说三辈往生者,皆发无上菩提之心。《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末,说人若发十种菩提大愿,临命终时不离此愿,“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净宗十祖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7]十三祖印光大师强调:“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8]发菩提心的净土宗正信念佛人求生西方,并非为逃到净土里去独享极乐,而是为了尽快得到利人度生、净化人间的方便,到净土大学去留学,有如爱国志士出国深造,为的是掌握先进知识技术,归国报效祖邦。之所以有如此的道理,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中讲得很清楚:虽然发菩提心,但未入不退转位的菩萨,尤其是初发菩提心的凡夫,道力薄弱,欲度化众生,纵能有小利益,也极易堕落,往生净土,在殊胜的修行环境中,在佛菩萨的耳提面命下,尽快获得种种利生度人的方便,是速成而又易行之道。何况往生净土,是临命终时的事,并不是要人提前结束生命到净土去。活着之时,须在人间好好做人。《观无量寿经》说:欲往生西方者,须修三福,首先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即指尽到各种做人的责任,完善人格,当然包括积极参加人间的建设,服务社会,利益众生。若能以般若智慧,齐修六度四摄,学教观心修随自意三昧,则往生资粮更足,品位更高。

生死大事的解决,毕竟是人宗教需求的核心,人间佛教管的主要是现世人间的利乐,无理由要求修行者死后都再生为人。净土法门不仅仅解决死后归宿的问题,还能予人以多种现前的利益:在念佛中得到难以言喻的法喜,自感时时沐浴在佛的慈恩和光明加被中,从而安祥愉悦,心理平衡稳定,不容易被外在的刺激所扰动,有力量战胜挫折磨难,是很多念佛人能够享受到的效益。从净土法门得到往生净土,了却生死的安心,能使人解除死亡焦虑,解除其它途径修行难以避免的想断烦恼而断不掉、想入定而入不了、想开悟而总不悟的“所求不得苦”,获得通过其它途径难以达到的轻松快乐,从而能以更为忘我、更为积极的心态来服务社会,利益人群。调查事实证明,在佛教诸宗信徒中,净土宗念佛人的心理状况最佳,最少我慢、魔障和心理疾病,最能积极投入慈善救济事业。更何况净土之念佛,可以总摄禅、净、密。念到实相念佛,见佛实相,则禅宗所求的明心见性,密教所期的脉解心开,乃至小乘人所求的见道证果,一齐解决。夏莲居居士说得好:净土法门是不误世法而证佛法,不误佛法而得世法。

如若不喜欢西方净土,还有适合人间佛教行者选择的弥勒净土,此土属欲界天,离人间最近,只要效法弥勒比丘,以菩提心、大悲心、空性见,勤修今菩萨行,常念弥勒菩萨,常行十善,并不难往生。历来的人间佛教行者,如古代的无著、世亲、道安、玄奘、窥基等大师,近今之太虚、虚云、印顺等大德,皆发愿往生兜率净土。《观弥勒上生经》以说弥勒净土及往生彼土之法为主题,即颇有弥勒比丘型的人间佛教行者,宜求生兜率净土之意。

以菩提心、大悲心、空性见为本,修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等今菩萨行,以西方、兜率两大净土为归宿,生则服务社会,利益众生,建设人间净土,享受现法安乐,死则赴净土留学深造。这种人间佛教,可使修行者人间的利益、责任和出世间的解脱修证互全双圆,三根普被,切实可行,应该是古老而又常新,能深契佛陀教法和新世纪时机的佛教。

注 释:

[1]《太虚大师全集》第三册《人生佛教的说明》

[2]《妙云集·佛在人间》

[3]《法音》1983年第六期《中国佛协工作报告》

[4]温金柯《继承与批判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74页(台北,现代禅出版社)

[5]《续高僧传》卷21《智者传》

[6]《太虚大师全书》21册《我的宗教经验》页348

[7]《彻悟禅师语录》

[8]《印光法师文钞》 (信息来源:摘自《法音》)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