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居士佛学问答:净土篇(2)(10)

问:有没有青年念佛,就在青年时期往生?请举例子!(林良柱) 答:无论修何功夫,还是青年时去学为好,如种树然,必从幼时扶直。往生指寿数尽后,并非念佛求其速死。惟黄泉路上无老少,总宜即知即行为妥也。 问:
  问:有没有青年念佛,就在青年时期往生?请举例子!(林良柱)

  答:无论修何功夫,还是青年时去学为好,如种树然,必从幼时扶直。往生指寿数尽后,并非念佛求其速死。惟黄泉路上无老少,总宜即知即行为妥也。

  问:信愿行坚定,但不愿做功德,反造恶口,是否能往生西方?(衡钰)

  答: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福少尚不可生,况再有意造恶乎!

  问:念佛不做任何功德,是否就可往生西方净土?(衡钰)

  答:净土是大乘法门,功德是利他之事,如鸟双翼,齐举始飞。所谓功德者,非必费用金钞,如清净之业,劝人念佛皆是真实功德也。

  问:我们念佛的人。他在平时用功很好,万一起了嗔恚与人冲突,此恨心至命终还不能舍,像这些人,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发无明,还能仗佛菩萨的威力,带业往生吗?(谢智远)

  答: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更怕相续。既知嗔恚害事何不即舍,又何必续至命终?人只有当前一念,念嗔则障佛。念佛即感佛,知嗔能障佛,便谈不到往生矣。

  问:临命终时,有魔化身为弥陀来诱引往生的人,不知真的弥陀相,有什么特相为凭,才不会误往生之大事?(谢智远)

  答:此不必虑,果平素心缘弥陀,临终正念仍是弥陀,决无魔境,所谓如是因如是果。若常时杂修不专,心多攀缘,临终失去正念,便无把握矣。然至此时,刹那之短,虽知恶境,何术许尔逗留而不去耶?所以临终助念,为不可少之一举。

  问:日本佛教有一宗曰法华宗,专门持念‘南无妙法莲华经’是何意义?一生持念,归宿何处?(朱幼)

  答:持念之法本有多种取意,如禅家念话头求开悟,净家念佛求往生等。中国亦有法华宗,其修持之法,不止如是。日法华宗内容区区不详,料想专念经题,或其诸法之一耳。然念此亦与禅家之念义相同,‘归宿’有时间远近之别,‘何处’须视修者之誓愿何在。

  问: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其中有‘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者,十声念我名号,是诸众生,若不得生我国者,我誓不成佛’等句,若果如此则罪大恶极之人,是否亦仅念十声名号,便可往生?又这十声佛号,是在人生过程中任何时期念之即可,抑或留待命终时始念?同时如此容易往生,为何娑婆众生仍是有增无减呢?(张椿萱)

  答:大恶之人,宿生有大善根者,可得往生;以无善根,决不能至心发愿也。十念往生,是指其果,重在临终之时,然平素十声,亦是因种,藏在八识田中,遇缘自然起现行,但不知在几生几劫耳。娑婆众生,有增无已,以前答之屡屡,请查前面‘问答’自知,兹不再烦赘。

  问:念佛往生莲邦九品化生,在四圣果中往生者自得何果位?(黎明时)

  答:四圣果既不同,发愿行持,或又各别,何能固定。

  问:临终一念弥陀,即往生极乐世界;一念之慈,即生天上;一念之嗔,即堕毒蛇。如理一念无生,应即涅槃么?(黎明时)

  答:前三例限于再生。一念无生,当下即是涅槃。倘连此一念也无,更相应矣。

  问:净土法门大小乘兼有,如何分别说明,恭请吾师指教?(吕慧良)

  答:净土法门,本属大乘,盖佛对小乘不言其他佛土事。且求往生者,重在证果发愿再来,而度众生,非为安居乐业,自享清福。故经训,发菩提心为往生正因。惟此法门,三根普被,小机自了之人,亦能念佛往生,其近迹似小乘耳。

  问:净法四种,除持名外,余三种属于横超,抑属竖超?(曾福吟)

  答:言横超者,泛指净业也;虽有四法,其为横超无二也。

  问:梦中时常向人说,这世界太恶浊,这假身是受苦的根本,何必恋他呢?请大家快来念佛,离苦得乐,大家肯听,我就把身卖给你,但要你们念佛成就,这是何境界,是著相否?(詹金枝)

  答:凡梦皆系念头反影,等于种子起现行。等觉以前之菩萨,皆不能无梦,梦亦是表念之净妄,功夫进退。居士有是等梦,而又时常如是,乃上求下化勇猛精进之菩萨心境也,大佳大佳。梦如是,觉亦如是,净业定速成就!虽能自利利他,而不存我有自他两利之心,即不为著相,所谓三轮体空也!

  问:静坐时兼默念佛号,有无妨碍!(黄涵)

  答:默念易于入定,甚佳。然卧时念佛,亦宜默持,出声则失敬也。

  问:许多念佛诵经,每日多少数目,一一登记,此乃是否不必要之举?(黄涵)

  答:诵念登记之法,乃为专发一愿者;记其数目,以考满愿为止。若夫长修之士,但规定日诵若干卷经,若干声佛,有进无退即可矣。

  问:参禅与念佛,同是一样功德,是否每次课诵完毕则须回向,又行住坐卧亦可念佛,整日如是,但回向在何时?(黄涵)

  答:念佛分定课散课,定课或朝暮二时,或再加入任何一时。作此课时,以坐为佳,必求心定不乱,课毕即回向之。散课则于定课以外,只有闲暇,不论行住坐卧,皆可行持,于一次停止时回向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