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笔记簿

心灵笔记簿 ◎修习慈爱、增长慈爱、扩大慈爱、使慈爱成为一切的媒介物与基

心灵笔记簿

◎修习慈爱、增长慈爱、扩大慈爱、使慈爱成为一切的媒介物与基础、坚持保有慈心、使慈爱成为习惯、使慈爱巩固。

◎要寻求身心的平安,要先让自己的内心无愧、无惧。

◎有益于众人的事必须做,有益于众人的话必须说;有害于众人的事不要做,有害于众人的话不要说。

◎一个人应如何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呢?他应先克制自己的贪、瞋、痴,然后鼓励他人效仿。

◎少生烦恼、广结善缘、多修福报,是净化人生不变的原则。

◎人若有所不满,苦恼便随之而来,使你不论行走、站立、坐着或躺着,都不会感到快乐或喜悦;人若能知足,不论你在行走、站立、坐着或躺着,都会感到快乐与喜悦。

◎要时时把握现在,处处活在当下,尽量避免造罪,努力种植善因,这是最基本的修行。

◎放弃了对世间世事的欲望,一个人的心念就不会被欲望所束缚,因而被净化了。

◎放弃瞋恶念,一个人就会洋溢着慈爱与悲悯,就会为众生谋福利,因而净化了瞋恨与敌意。

◎放弃懒散,一个人就会见到光明、心念专注、理解透彻,因而净化了懒散与怠惰。

◎放弃过多的忧愁和揣测,一个人就能保持内心平静,因而净化了不安与忧虑之心。

◎放弃猜忌和怀疑,一个人就会度过怀疑的阶段,对于善行不再犹疑不决,因而净化了疑惑之心。

◎如果能培育与发展慈心、悲心、喜心、舍心,便能得到极大的果报与利益。

◎以慈爱战胜瞋恨,以善好战胜罪恶,以慷慨战胜吝啬,以真实战胜虚妄。

◎何谓与善人结交?即经常跟随、结交、接触那些秉持正念、有德行、有学识、有智慧的人,向他们求教、和他们为伍、真诚对待他们、敬佩他们、和他们团结在一起。

◎一个人如果由于恭敬、尊崇佛法,而变得平易近人,其言行也因而变得友善慈悲,我便称他为修行者。

◎任何事的原动力,都是出于人心的取舍及意向,只要有心,即使只是一个念头,也必有其影响的功能。如能善用心念,则念念趋向成功。

◎为了个人的利益,应当少欲知足,安自己的心;为了众生的福利,要尽心尽力安他人的心。

◎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论是权势、名利、眷属等等,都不要患得患失,就能活得开心与自在。

◎有两种人是可贵的。一种是能主动助人者,另一种是受了恩惠能感激者。

◎对于自己的布施,我们应如此冥想:「布施对于我是一种收获。处在众多吝啬之人中,我却能慷慨解囊、乐于分享、乐于助人、乐于布施。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要得到快乐、要照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修行佛法。不修行佛法,便没有快乐。

◎无论何时修行佛法,都是在累积善业。业是确定的,善业一定会带来快乐,不仅是现在乐,还有未来多生、多世乐。

◎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行佛法,就是真正用最好的方式在照顾自己、真正爱自己。

◎众生的痛苦与安乐都来自我们的行为,而这些业又要看我们发的是什么心、持的是什么态度。所以,修行要以发心为首。

◎最好的发心是要为众生成佛的念头,接着是想出离生死的念头;最低限度的清净发心,是指追求来生安乐的心。

◎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不想遇到痛苦,反而只想获得安乐。但安乐不是来自外面,而在于我们自己的心。

◎人生无法重来,没有失去也就没有成长。人生若是一所学校,失去就是最重要的一课。

◎深深体会到人生的有限性,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生命的量,而是生命的质,换句话说,生命的深度比生命的长度来得重要。

◎在生命的悬崖边缘,我们才能把人生看得清楚,在失落的时候,生命与爱才显现出它的光明美好。想想站在生死边缘的人如何看待生命。

◎人生的课题就在提升渺小的我,去除负面的我,并找到彼此美好的部分。学习人生课题,必须抛开对于死亡的畏惧和猜测,而回过头来扪心自问:我真正用心活过吗?

◎生命是无常的,人生在世就是不断的失去。我们拥有的一切都只是短暂,我们何尝真正拥有什么?想要「留住」什么,或努力避免失去都无法带给你安全感。

◎临终的人知道他将失去什么,也因此分外知道珍惜,是活着的人习于自欺欺人。尝过痛苦的人终将变得更坚强更成熟。

◎多数人一生中总是不断地对抗失去,却不了解生命即是失去,失去即是生命;人生无法重来,没有失去也就没有成长。

◎人到中年可能头发渐稀,但也了解了头皮下的东西更重要。 退休后可能收入减少了,却得到更多自由。老年时可能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却也发现过去付出的爱有了回馈。

◎失去身外之物或许让人不舍,但你会变得更自由,也会发现人生在世无所罣碍才能潇洒自在。

◎每个人寻找人生意义的方式不同,有的人是透过阅读、修行冥想或创造,有些人则是直接面对痛苦或死亡时才找到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等到生命的尽头?何不从现在就开始学习人生的课程?

◎慈悲是什么?就是无条件的关怀、体谅、协助。

◎慈悲是奉献自我,而为众生带来幸福;快乐是奉献自我,而解除众生的苦难。

◎随时随地心存感恩,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这就是慈悲菩萨行。

◎悲心促使善人的心为他人的苦痛而动。因为它能灭除他人的痛苦,所以叫做悲心;因为它接纳并庇护受苦难者,所以叫做悲心。

◎任何人都不应该以任何理由去责怪或伤害他人,也不能够因为愤怒或竞争,而使他人痛苦。正如一位母亲保护独子,并不在乎冒生命危险。同样的,人应培育无量慈爱,向世间众生散发慈爱。

◎以宽恕心、原谅心、慈悲心来对待一切不平衡、不公平的事。

◎自爱、爱人、爱一切众生;自救、救人、救一切众生。

◎慈悲是具有理智的感情,智慧是富有弹性的理智。

◎用慈悲关怀人,用智慧照顾自己。用慈悲处理人、对待人;用智慧处理事物、对待事物。

◎一般人认为烦恼是外在的环境带来的,其实真正的困扰是来自于各自内心的挣扎。我们需要的东西不多,想要的东西却太多。

◎生活中多保持一份宁静的心,多保持一份向内看的心,就会少一点被外境困扰的可能。

◎所有的烦恼都是自己引起的,如果感觉到这个环境有烦恼、有问题,应该先检讨自己,不要责怪他人,埋怨环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