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活动太多,不堪负荷 目今佛教活动频繁,看似气象蓬勃,然个中亦有值得吾人探讨之处。就一般而言,讲经弘法活动较少,法会佛事则应接不暇。法会可方便接引初机,藉此因缘求忏悔、拔度、消灾……,令其逐步接触正信佛教。此即是法会重要的意义,及正面的功能。然则,若佛教活动过于繁多,亦不免造成居士之困扰。据所知,一般佛教徒,一年之内少说五、六张请帖,多则不下三十张。对于居士而言,若全应允参与,则不免着疲于奔命。再者,碍于经济压力亦无法全数应承。若择一参加,又恐人情包袱,不知如何婉拒。类此令居士望而却步之情形,当思改进之道,使佛弟子可在毫无压力情况下,心无挂碍地欢喜走进佛门。 三、制度、法令的问题 1.非佛教国家,大众无礼敬三宝的观念 由于非佛教国家,一般大众往往对僧众不知礼敬,更有甚者,误以为出家从乃不事生产之消极份子。幸而近年僧众素质提升,佛弟子亦加强「不说僧过、不毁谤三宝」之观念,使社会大众不敬三宝之风渐有改善。就在家居士而言,对任何僧宝,不论其有修无修,皆应恭敬。盖佛制袈裟,本应礼敬。不应以圣人标准衡量其言行,毕竟人非圣贤,能发心出家,殊属不易。不论其有修与否,皆不可毁谤,亦不可听是非,对三宝失去信心。尤不应自恃才高,对法师倨傲不恭。凡佛弟子当如是思维:能礼敬三宝,乃无上福报。但求守护自心清净本性,不看僧过,盖此与生死了不相干。 2.政府应负辅助、督导之责 本地政府美其名为宗教自由,实则可谓任其自生自灭。政府应有督导、辅助之责,让法师不致因筹建道场,而无法安心修行、办道。 3.立法问题与产权争论 寺庙登记以信徒大会、管理委员会为最高机构,实则道场系由法师辛苦化缘,筚路蓝缕所建,然权利则在信徒大会、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掌有聘任住持之权,致使法师一生辛苦建寺,却无法安住,反被握有管理寺庙大权之在家众驱逐出外,而游离失所。诸如此等情事,犹如家常便饭,时有所闻。某些道场之大权,则落入财团法人或委员会之手,由在家众发单金予出家众,寺庙原为法师所建,今则反受雇于在家众,此等情况至为严重。再者,法师辛苦所建之道场,因产权未转移至僧团,无常一到,寺产遂为子孙所夺,此乃化缘十方所得,理应归属常住,如今却隶属其俗家子孙,果报之大,甚可怖畏。因此,寺庙之立法与产权问题,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实应正视。在此忠告筹建道场诸法师:产权问题因牵涉复杂,对于相关问题,家事前洽询法律专家,或交由专业人员处理,俾日后不致发生争论。 4.服装问题 佛世时代,出家众为三衣一钵。现今北传袈裟则始于马祖建丛林,百丈定清规之际,至于海青,亦由祖师所制定。由于佛教服装无法完全统一,欲购置僧服亦十分容易,时有不肖之徒,伪装出家众在街上化缘。供养三宝本为好事一椿,今则因服装问题,难门辨真假,令佛弟子不堪其扰。究应如何解决,正有待大众集思广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