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佛经记载,佛在世时,有无数弟子修道證果。为什么现在学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角,这一问题困惑了千古行人。秘宫所在是人们忽略了我们牛活的世界是欲界,欲界的有情都是随欲流而来。要想跳出欲界,一定要从离欲着手,离欲的甘露法门是不净观。从部派佛教时期以後,义学昌盛。特别是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大乘经典流行後,此观逐渐净没无闻。致使许多人历尽干辛万苦,最後都因欲念未除,虚诳终生。 四.不净观是三乘共修法门 修不净观证得阿罗汉果位的,《禅秘要法》的当机众迦缔罗难陀是突出的例子。《楞严经》的优婆尼沙陀自述圆通说:“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自骨微尘,归於虑空。空色不二,成无学道。如来称我,名尼沙陀。摩色既尽,妙色密圆,我於色相,得阿罗汉”见《楞严经卷五》。此说尼沙陀从不净观,悟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色空不二的圆通法门。 天名智者大师於《摩诃止观》第七止观章,观禅境一节中,对不净观有详尽的叙述。他认为大不净观,不但是指厂报流溢不净,依报的宅宇、钱财、谷米、衣服、饮食,山河园林,江淮池沼等等,悉皆不净,虫哝沆出,臭秽腥臊。舍如丘墓,钱如死蛇,羹则屎汁,饭如白虫、衣如臭皮.山如肉聚、池如哝河,园林如枯骨、江:海如污秽。 《大般若经》说:美羹作秽汁想,即是不净观。行者在坐禅中,能看到大地没有一块乾净的地方,对依正二报就不会再去贪求。禅者初观不净时,只观一尸一国,蚌心还会乍兴+巨废。今修此大不净观,对欲的厌恶十分强烈。一切依‘正,都是不净?到了此时,欲心永息。 《摩诃止观》是一心圆修,顿入妙观的圆顿止观,尚以下净观为禅境,说明智者大师不愧为东上的小释迦。 净上法门,以厌此欣彼为思想基础。省庵大师说: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因作《九想观颂》以自警。现录於後,以期共勉。 死 想 所爱竞长别 凄凉不忍看 识才离故体 尸已下空棺 夜火虚堂冷 秋风素幔寒 劝君身在日 先作死时观 胀 想 先作死时观 须臾降胀加 身如盛水袋 腹似断藤瓜 垢腻深涂炭 蝇蛆乱聚沙 曾因薄皮诳 翻悔昔年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