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位 通达位者是指通达真如之位,又作见道位、见位、见地,乃唯识宗所说悟入「唯识真如」的五种修行阶位(唯识五位)之一。即菩萨证得无分别智,断离能取与所取之一切分别心,体会平等法界之修行阶位。佛弟子要悟入唯识,当经五位阶: 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 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 三、通达位─谓诸菩萨所住见道。 四、修习位─谓诸菩萨所住修道。 五、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 如何渐次悟入唯识?诸菩萨于识相性资粮位中能深信解,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引发真见,在通达位如实通达,修习位中如所见理数数修习伏断余障,至究竟位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复令悟入唯识相性。 初资粮位其相云何?即于前一阶位「加行位」之「世第一法」(四善根位煗、顶、忍、世第一法之一)中,依于无间定,生起上品之如实智,印证能取、所取之空,而得「根本无分别智」,远离「有所得」之心,了证我法「二空」所显之真理,断除「烦恼、所知」二障之分别随眠,而正住于唯识之实性,称为通达位。 依《成唯识论》卷九,此位有「真见道」、「相见道」之别。所谓「真见道」,为根本无分别智,实证唯识性之真如,断除分别之随眠,虽经多剎那方得究竟,然以其相相等,故总称一心真见道;所谓「相见道」,为后得智所摄,即证唯识之相。相见道又有「行相相见道」、「九心相见道」之别。行相相见道更分三心相见道与十六心相见道。菩萨若入真、相二种见道时,即生如来之家而住于极喜地(初地)。 《唯识三十论颂》云: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者,论曰:「如是所成唯识性、相,谁依几位?如何悟入?」谓具大乘二种种性: 一、本性种性,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二、谓习所成种性,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熏习所成。具此二性方能悟入。何谓五位?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依识性、相能深信解。其相云何?颂曰: 「26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 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其相云何? 「27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 三、通达位,谓诸菩萨所住见道,在通达位如实通达。其相云何? 「28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 四、修习位,谓诸菩萨所住修道,修习位中如实见理,数数修习。其相云何? 「29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麁重故,便证得转依。」 五、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其相云何? 「30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 《唯识开蒙问答》谈:三见道位。 问:通达名? 答:谓无漏智,体会真如,故名通达。 (注:无漏智anāsrava-jñāna,指证见真理,远离一切烦恼过非之智慧。于小乘,证见苦、集、灭、道四谛理之智,称为无漏智。有法智、类智之分别。证得欲界四谛法理之智,称为法智。证得色、无色等二界四谛法之智,称为类智;盖其境智与法智相似,故称类智。若由境之差别则分为苦、集、灭、道等四智。于无学位又分尽智、无生智,此二智皆证见四谛之法理。小乘谓无漏智于见道始生起,而渐次修习。真如bhūta-tathatā 或 tathatā。即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又作如如、如实、法界、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 问:见道名? 答:初照理故,亦名见道。 (注:权智照事浅,实智照理深,即断离空、有二边,住于真空观。) 问:此之见道,有差别否? 答:有真见道,相见道。 问:真相见道,有差别否? 答:有。若一心真见道,三心相见道。若三心真见道,十六心相见道。 问:云何一心真见道也? 答:谓根本智,实证二空真理,实断分别惑智二障。虽多剎那,事方究竟,总说一心。 问:三心相见道? 答:一内遣有情假缘智,二内遣诸法假缘智,三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 问:何故此名相见道? 答:以真见道,不别缘故。今则别缘,是相见道。 问:三心真见道? 答:前三心说为真见。 问:复约何理。却说为真? 答:以相见道,缘四谛故。今不缘彼,为真见道。 问:十六心相见道? 答:谓苦集灭道,四谛之下,各有四心,故成十六。 问:四心者何? 答:苦法智忍,苦法智,苦类智忍,苦类智。余三谛准。 问:此十六心,有差别否? 答:有二种:有能所取十六心,有上下谛境十六心。 问:能所取十六心? 答:法智法忍,缘于真如。其真如者,是智所取。类忍类智,缘智见分,其见分者,是能取智。名能所取十六心也。 问:上下谛境十六心? 答:法智法忍,缘下界如。类忍类智,缘上界如。名上下谛境十六心也。 问:何故如此? 答:下界入见,现前名法。上界名类。 问:示能所取? 答:且苦法智忍缘如,仿真见道中。无间道见分断苦谛惑。苦法智缘真如,仿真见道中。解脱道见分证苦谛下理。苦类智忍缘前能仿之心见分,仿第一心无间道自证缘见。苦类智缘前见,仿第二心解脱道自证缘见。集灭道三,仿此作法。 问:请示上下? 答:苦法智忍缘欲界如,仿无间道见分断欲界惑。苦法智缘欲界如,仿解脱道见分证欲界理。苦类智忍缘上二界如,仿无间道见分断上界惑。苦类智缘上界如,仿解脱道见分证上界理。余三谛准。 问:三心相见道? 答:内遣有情假缘智,仿无间道见分断我执。内遣诸法假缘智,仿无间道见分断法执。此二别缘,名之为法。遍遣有情诸法假缘智,仿解脱道二空见分证二空理。此一总缘,名之为类。 问:又如何理。此三名真? 答:若三名真,不说仿法,乃根本智别断总证。 问:一心真见道? 答:双空智起,无间道中,双断二障。解脱道时,双证二空。 问:二种十六,皆小乘法,菩萨何作? 答:此约菩萨修作说之。 问:何故修彼? 答:降伏二乘故修,成遍知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