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2)

放生是因,少疾病是果。 杀生得三种果报: 一.多病苦。 二.夭折。 三.不如意眷属。 放生解冤结 放生是因,解冤结是果。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云:‘放生罪垢净,放生观音慈,放生普贤行。’ 放生罪垢净有四种神圣

  放生是因,少疾病是果。

  杀生得三种果报: 一.多病苦。 二.夭折。 三.不如意眷属。

  放生解冤结

  放生是因,解冤结是果。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云:‘放生罪垢净,放生观音慈,放生普贤行。’

  放生罪垢净有四种神圣意义: 一.放生诸佛赞叹。 二.放生消除因果循环。 三.放生求忏悔。 四.放生善根增长。

  放生诸佛赞叹:放生顺佛意,增长大慈悲心,日夜得安宁,福德日益,诸佛赞叹。

  放生消除因果循环:世界战争,国家内乱,这是众生共业,因果循环所致,若能实践放生业,解除因果牵缠,世界战争,国家内斗,自然平息。

  放生求忏悔:宿世杀业重,今生明白因果,不断放生救度众生,一来以表忏悔,一来拔度众生免受灾难。

  放生善根增长:发起放生的大愿,当下就是大慈悲心的流露,也是善根同一时间展现的刹那,很多人因为放生的关系,使得感触生命的可贵,这种仁慈的表现,心地自然善根大展流露。

  放生观音慈:人人履行放生,保护众生生态,众生生命得到保障,这种慈悲心的表现,当下就是如同观世音菩萨化身,普度众生一般。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应以国王、宰官、比丘、比丘尼、居士、妇女、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国王、宰官、比丘、比丘尼、居士、妇女、童男、童女身而得度,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保护野生动物,比起放生来得神圣庄严,因为有逮捕动物,侵占动物的生命权,才有慈悲放生的动机,这是无可奈何的补救方法,如果能当下保护野生动物,保障动物自由生命权,‘放生’这个名词就消失于世间了。

  放生是由外在的动物放生起步,放生到最后要回光返照,将自己心内的贪嗔痴众生,也应该一一放生出去,达到心地清净无污染,光明自在,解脱得证无上菩提,这就是真正的放生神圣意义。

  放生普贤行:放生不只是放畜牲道的众生,还包含六道的众生在内,放生是广义的度化众生,所以放生具足普贤十大愿王的德行。

  华严经普贤菩萨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菩萨不能离开众生而成正觉。

  华严经普贤菩萨云:‘若诸菩萨以大悲心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菩提属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就无上正觉。’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受持读诵普贤十大愿王,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坏散,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云:‘放生与杀生,果报明如镜。’

  印光大师云:‘十法界虽异,心性是同,举凡三乘六凡、如来视之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皆堪成佛故。三乘且置。六凡、天、人、阿修罗、畜牲、饿鬼、地狱,虽则高下悬殊,苦乐回异,总皆未断惑业,未出生死。天福若尽,即便下降,狱罪若灭,仍复上升,犹如车轮,互为高下。我今幸得人身,理宜委曲设法护惜物命,体天地好生之德,全吾心恻隐之仁。良以诸物与我,同生于天地之间,同受天地之化育,而且同知贪生,同知畏死。仁人于枯骨,尚且掩而埋之,于草木,尚且方长不折,况肯为悦我口腹,令水陆诸物,受刀砧烹煮之苦哉。’

  回教教主穆罕默德云:‘不要使你们的胃成为动物的坟墓。’

  基督教圣经-利未记第六章二十节。耶和华对摩西说:‘他和他的子孙所要献给耶和华的供物,就是细面伊法素祭,早晨一半,晚上一半。’

  基督教圣经-利未记第十一章四十一节:‘凡地上的爬物是可憎,都不可吃,凡用肚子行走,和用四足行走的,或是有很多脚行走的,就是一切爬在地上,你们都不可吃,因为是可憎的,你们不可因什么爬物,使自己成为可憎,也不可因这些使自己不洁净,以致染了污秽。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所以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你们也不可在地上的爬物污秽自己。’

  基督教圣经-利未记十九章二十六节云:‘你们不可吃带血的物。’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命。放生免三灾,放生离九横,放生寿命长,放生官禄盛,放生子孙昌,放生家门庆,放生无忧恼,放生少疾病,

  放生解冤结,放生罪垢净,放生观音慈,放生普贤行,放生与杀生,果报明如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