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多么富有启示意义呀!一个是面壁不语的壁观婆罗门,一个是一字不识的樵夫,正是最有智慧、大开大阖、惊涛骇浪的禅门宗祖,想来要越过资讯,才能认识本来的心源,不是没有道理。 在禅宗里,这叫做“不知最亲切”。 从自己胸襟流 清凉法眼文益禅师到南方去行脚参学,有一天突然遇到天下大雨,溪流暴涨,他只好到一个寺院去避雨,住在寺中的地藏院里。 寺里的住持是罗汉桂琛禅师,他听说有行脚僧在地藏院避雨,就过来探视,他亲切的问法眼说:“你要去哪里呢?” “我只是四处行脚罢了!”法眼说。 “行脚是什么意思?” “不知。”(法眼一路上都遇到人问他“行脚去哪里?”首次遇到“行脚是什么?”随口就这样回答了。) 没想到罗汉桂琛竟说:“不知最亲切!” 法眼听了豁然开悟,就留下来做罗汉的侍者,再也不行脚了。 这个公案很有意思,“不知最亲切”和“行脚是什么意思?”连起来看,可以使我们有两个思考,一就是六祖慧能回答惠明“还有密意否?”的问题,他说:“密在汝边。”自性的密意不是行脚可以得到的,而是在自己的心田,它没有什么秘密,也不在遥远的地方。 二就是四祖道信说的:“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心地的光明不在知见上,不在是非观念,惟有超越了知见才能回归到与自己最亲密切近的自性光明呀! “不知最亲切”强烈的表达了禅的超越与实践的精神,对于想得到真实智慧的人,世间的“知”反而令人走向远离之路。 慧朗去谒见大寂禅师,大寂问说:“汝来何求?” 慧朗说:“求佛知见。” 大寂说:“佛无知见,知见乃魔界。” 佛的知见尚且不可求,何况是人间纷扰的知见呢? 我们到现在还可以想象法眼听到“不知最亲切”时那目瞪口呆的神情,一个十方行脚求悟的禅者,想要追求佛的知见,却突然听见“不知最亲切”这五个字,真有如万里晴空中忽然听见天边轰然的响雷一样,智慧之门突然顿开,自性光明骤然涌现。 因此,法眼后来成为伟大的禅师,也常用相同的意趣来教导弟子,有弟子问他:“十二时中要如何修持?” 他说:“步步踏实。” 还有一位弟子问他:“什么是真道?” 他说:“第一是教你去行。第二也是教你去行。” 又有一位弟子问他:“什么是诸佛玄旨?” 他说:“是你也有的呀!”(你就有玄旨!) 另有一位弟子问他:“什么是古佛?” 他说:“现在就很好呀!”(为什么要去问古佛呢?) 法眼说的全是“不知最亲切!”求道者往往花很多时间精力去追求有关道的知识,对道而言,这些知识都很空洞,有如海上的浮沤,与其求知,不如不知,把心力转回内在光明为启发,使自性显露如珠,因为,一切都是现成的呀! 雪峰义存禅师修行很久都不能契入,深为自己不能悟道而烦恼,他的师兄岩头有一次对他说:“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若欲播扬大教,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雪峰听了,当下大悟。 “一一从自己胸襟出”正是“不知最亲切”。唯有穿越知识的迷障,才能截断众流,使真实的般若流露,进入亲切的真道。 一切都是现成的 禅师的境界是开悟的境界,我们或许难以领会,不过禅的世界也并不离开生活,生活在资讯发达的我们,每天都在为知见奔忙,身心难得有片刻的歇息,因为世间言说都是一种对待观念,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有的说“是”,有的说“非”。即使我们自己也常“觉今是而昨非”,从前认为的“是”,现在可能认为“非”。每天在是非里纠缠,何处才能安立,何时才能安顿呢? 如果不能从内在截断众流,得到安顿,就应该斩断外在的葛藤,尽量把垃圾清除,不要再让垃圾进门。我们每天打开六大张报纸,大部分与垃圾无异,我们看到贪渎者的腐味、嗔恨者的腥味、愚昧者的霉味,处处都是欲望与无知的臭气、人情与应酬的油腻,真的就能感受到禅师说“不知最亲切”是有一颗多么超越而明净的心。 法眼开悟以后,他的师父罗汉知道他还未彻悟,指着庭前的石头问他:“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现在庭下的石头,是在心内?还是心外?” 法眼说:“在心内。” 罗汉说:“你为什么把这样大的石头放在心内呢?” 法眼无言以对,每天都想出新的答案呈给师父,全被罗汉否定了,经过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已经辞穷理绝了,这时罗汉对他说: “以佛法论,一切都是现成的。” 法眼这时才彻底开悟了。 我们再来深思这几句话吧! “不知最亲切。” “你为什么把这样大的石头放在心内呢?” “一切都是现成的。” 这是我对治资讯泛滥的一个最简要的方法,在光怪陆离、颠倒错谬、眼花缭乱的媒体暴力里,禅师早就以非凡的智慧教导过我们,为我闪抽钉拔刺,让我们能单纯坦荡的来面对世界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