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生是苦,实无常乐

观生是苦,实无常乐! 后唐李煜有词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生于世,常遭忧扰苦逼,恒无清净之时,不得住于常乐境地。人之有苦,常因爱欲而发,常因受想而有。譬如有人,
观生是苦,实无常乐!

后唐李煜有词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生于世,常遭忧扰苦逼,恒无清净之时,不得住于常乐境地。人之有苦,常因爱欲而发,常因受想而有。譬如有人,身处贫困时,为维身持命而奔波劳累,形销骨立,备受欺凌,因而对财富生爱欲,常生渴求之心。等有了财富,心中想长久地持有财富,又不得不进行投资,在商界、官界尔虞我诈;或追逐犬马声色、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造诸恶业,耗散精气神,心中极度空虚,茫然不知所归。或在权位汲汲营营,阿谀奉承,无有休止。人之于生,常在苦中。但人们不明此理,于大苦小苦中取分别,认小苦为乐,苦苦追逐所谓乐趣,但乐趣亦只停留那么一小会儿,就如同刀口添蜜,甜只在一时,甜过之后,是大苦痛。正所谓:
人生常在苦,无有恒乐者。
如刀口舐蜜,更受大苦恼。
那么,世界上到底有哪些苦呢?原来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名娑婆世界。娑婆义为堪忍,意思是我们这个世界里,充满了众苦和烦恼,生活于这个世界里的众生,必须安于十恶,忍受三毒及诸痛苦烦恼,才可生存下去。  

  事实上,三界众生,所受无非是苦,但因习以为常,不被察觉。有时反以苦为乐,生趣盎然。  

  苦的种类甚多,《大智度论》上说:“四百四病为身苦,忧愁嫉妒为心苦,合此二者,谓之内苦。外苦亦有二种,一为恶贼虎狼之害,二为风雨寒热之灾,合此二者,谓之外苦”。

  说人生之苦说得最具体的,是《涅槃经》上说的八苦,八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类苦,分述如下: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道,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 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 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 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劳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 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遗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老之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 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 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 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

  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四、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道家方 士的烧汞炼丹,也到底仙道无凭。耶稣教在逻辑学上最大的错误,就是永生的问题。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 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未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 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妻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 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 而感召地狱相现,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