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的前世今生

(文:转载) 看 了 《南方周末》发在头版的《舟曲:天人之战》真是感触深刻。 《舟曲县志》记载,舟曲山地,层峦叠嶂,万山皆翠,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森林覆盖面大,山清水秀,生态环

(文:转载)

《南方周末》发在头版的《舟曲:天人之战》真是感触深刻。
   《舟曲县志》记载,舟曲山地,层峦叠嶂,万山皆翠,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森林覆盖面大,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平衡,空气清新湿润的地方。境内雨水充沛、气候温润、森林茂密、植被丰富,滔滔白龙江(岷江上游主要支流)横贯县域全境,宛如一条飘逸的哈达将舟曲的山川打扮得十分秀美,素享“陇上小江南”之世代美誉。而且,舟曲县面积3000平方公里为上海全市之半,全县人口才区区13万众,地广人稀外加绿色植被覆盖,非常适合人居。


 1950年代,舟曲以丰富的森林资源支持国家建设,由此,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林业开发拉开了帷幕。

    曾经的林业工人蔚进贤回忆道,自1952年至1989年,舟曲县的7个林场,每年为国家采伐林木10万立方米左右。

    10万立方米是一个什么概念?每砍伐15棵树才能算一立方米!10万立方米就需要砍伐150万棵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啊,在随后连续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大片大片的森林就这样被砍伐,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为国家的的经济增长做贡献,为国家的GDP做贡献!1981年的一场特大泥石流灾害让舟曲人第一次品尝到了掠夺资源的苦果。舟曲县水保局官员谢强回忆,当时500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倾泻而下堵塞了白龙江,主要城区被淹,幸运的是,除了农田房屋被淹外,人员伤亡不多。

  1985年开始,林业局的发展思路发生转变,砍伐数量开始逐年递减,并加强造林计划。

  但可惜的是,由于常年干旱,土层又不厚,加上许多防风林被砍光,至今二十多年的造林工程收效甚微。“生长率很低,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小老树’。”在舟曲县林业局工作了20年的工程师王了德说,1998年停伐后种的树苗,许多都只是种下去的时候浇过一次水。“只能让它活着就行了,让它好好长就没办法了。”

  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造林费太低。王了德算了一笔账,中央每亩地给100元的造林费,而按照今年每株树苗1块多的价格,100元连买苗都不够,“因为每亩地至少要栽200株,更别奢谈灌溉蓄水工程了。”

  1998年的停伐,等于掐断了舟曲县的经济命脉,2001年,舟曲县找到一个新的生财之道——在白龙江及其支流上大兴水电站。
短短十年间,舟曲县获得审批的大小水电站55座,共54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目前建成的有27座,仅在拱坝河上就聚集了大小水电站十多座,几乎每隔10公里就有一座。水电已然替代林业成为舟曲的经济支柱,“争取在2012年税收过亿。”舟曲副县长杨学锋说。



  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重走资源掠夺经济的老路,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对环境的破坏却跟砍伐森林一样致命。“修水电站要炸山征地,岩体被松动,植被被破坏,会引起新的滑坡,弃渣堵塞河道,在沟道中胡乱堆积也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松散固体物质。”一位舟曲官员说,高悬的水库还威胁下游群众的安全。“2007年,拱坝河有一处水电站曾发生过水库溃堤事故,农田被淹,下游的一座桥也被冲垮。”




  对于水电站的大肆扩张,本应是监管水电站的舟曲县水电局作用却相当有限。该局局长李云鹏称,只有1千千瓦以下装机容量的水电站,水电局才有权力批复,而这样的电站只有两个,1千千瓦以上的必须由甘南州发改委批,而一份公开数据显示,整个甘南州已经建成水电站156个。




  水利并非舟曲可以用来招商引资惟一法宝。“舟曲的金矿是小而富。”来舟曲开金矿的陕西老板王涛已有十多年的金矿开采经验,今年4月刚到舟曲投资,“一下子可能挖到几十克、上百克金子,其他地方还很少见。”据杨学锋介绍,到去年为止,获得矿产开采权资质的企业已有29家,不过已经开工的仅有甘肃盛达集团一家国有金矿企业。

    俗语有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次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吸取教训吧,大自然好好的给我们上了一课啊!"前人砍树,后人遭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