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清凉月 报纸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五百元,而失手刺死朋友。庭审的时候,青年的母亲得知儿子将被判处死刑而晕倒。而失去儿子的母亲竟向法官求情,求法官从轻发落凶手,并表示她能够理解另一位即将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楚。最后,青年被免于死刑,改判十二年的有期徒刑。青年向朋友的母亲长跪不起,表示他极为深切的忏悔和感激。 这件事给我很深的思考。自古以来,「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青年刺死了他的朋友,他朋友的母亲理当要求他为其子抵命,这在法律,在人情上,都无可厚非。但这位母亲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反倒深切同情起那位即将失去儿子的「仇人」的母亲,同命相怜使她「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宽恕了那个青年,并代他向法官求情。这位母亲的伟大在于她那颗伟大的心灵!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俗语:「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为什么要点佛前灯?那是因为灯是光明与智慧的象征,在佛前点灯,可借着佛的智慧光明,照破我们的无明,成就我们的智慧波罗蜜,而获无上功德。因而《无量寿经》说:「为世之灯明,乃人间最胜之福田。」《菩萨藏经》也说:「百千灯明,忏除悔罪。」这位伟大的母亲,灭掉了她的心头怒火,也令一个误入歧途的生命,迷途知返,得以新生。她的行为虽悖常情,但却具无上慈悲,她的良善和宽容,令人无比的感动。 然而,生而为人,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己意或被他人损害,于是自然会生气。这心头火就是佛教讲的瞋心。这种愤怒、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也是人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佛家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 宋代的张九成造访喜禅师时,喜禅师问∶「你来这里为何故?」张九成答∶「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喜禅师听了,就知他尚未悟道,故意试探说∶「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 张九成一听禅师平白无故说自己老婆和别人睡觉,心中无明火起,气愤地说∶「无明真秃子,焉敢发此言?」喜禅师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轻轻一扑扇,炉内又起烟。」张九成听了,惭愧不已,更加诚笃地皈依佛门。 日本的山冈铁舟和尚也有类似的遭遇。 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为了表示自己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心、佛、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管将山冈打了一下,青年禅者大为恼怒,吼道∶「您打我干嘛?」独园反问∶「一切皆空,哪儿来的这么大脾气?」 生气、发怒、怨恨,这些都是由烦恼而引发的心头火,也就是瞋心之毒。当我们遇到了违背自己意愿或不顺心的事,就会生起憎恚,身心就不能平静,由此产生的忿、恨、恼、嫉、害等危害极大的情绪,由此而起的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人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佛遗教经》云:「当知瞋火,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又,寒山子有诗偈云:「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仔细想想,人在生气的时候,就好象乌云盖在心头,你愈想驱散它,愈驱之不走。其实,没人喜欢生气,但往往境界现前,却没办法不生气,而且是越想越气。由于众生习气不同,有人是沾火就着,有的看起来似乎不会生气,但心里却是暗自生闷气。不管怎样,这心头火,却是被这怒和怨,慢慢点燃,最后形成熊熊烈火,不管不顾,烧掉了所有的功德—亲情、爱情、友情;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福报善果。当然,人非圣贤,谁也不能时刻都保持良好状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持,来慢慢调整自己,学会在大事临头时「忍耐」克制,故寒山子诗偈云:「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宋代高僧慈受禅师亦有《退步》诗:「万事无如退步人,摩头至踵自观身,只因吹灭心头火,不见从前肚里瞋。」这首诗的大意是,劝人在受到伤害或吃亏的时候,不要立刻就发火或心生报复,而是反观自身,想想这件事因何而起,自己有没有过错?如果发怒,之后会有什么结果?若不生气又会有什么结果?这样孰是孰非就很清楚,怒火也就慢慢消退,相互之间的矛盾,就不再那么尖锐了。一旦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现实,自然就可以找出化解矛盾的方法,一场可能发生的争吵或灾难,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晚清名将曾国藩,未求取功名前,去长沙读书。他的书桌就在窗前,后来有个叫展大宽的同学来了,因为来得晚,书桌只好安排在墙角。有一天,他突然冲着曾国藩大吼:「亮光都是从窗子照进来的,你凭什么遮挡别人?」曾国藩一声不响地把桌子挪开。但展大宽仍不满意,第二天,他趁曾国藩不在,竟把自己的书桌挪到窗前,把曾国藩的书桌移到墙角。曾国藩看了没说一句话,之后他就一直在墙角的位置读书。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展大宽又来寻衅。他气呼呼地说:「你读书的地方风水好,那本来是我的,结果让你给夺去了。」旁边的同学为曾国藩抱不平,问道:「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吆二喝三的,非要换过来的吗?」展大宽无理取闹的说:「所以呀,他才夺了我的好风水!」那同学说:「那好啊,你再搬回墙角吧,明年准能中举!」众人哄堂大笑。展大宽一脸狼狈,而曾国藩在旁,始终和颜悦色的听着,不置一词。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