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太太一起到菜市场买菜,正打算打道回府时,突然听见小猫的叫声。我们俩循声找到了瑟缩在一角的一只小黑猫。仔细一看,原来她的小脸上和腹部还夹杂了一些白色软毛,一双眼睛乌溜溜的,两只后腿却不正常地成八字形弯曲,感觉有点异样。看她瘦巴巴的样子,太太动了恻隐之心,疼惜地将她抱了起来。一看,小猫的下腹部一个好大的「洞洞」――腐烂的伤口,流着脓水,连白色的骨头都露了出来――才不足几个月大的小生命就要承受这样的痛苦,而且还要在菜市场这里碰运气才能捡到人类偶尔残留的一些腐烂食物,同时还得面对一些其他大猫的竞争!最糟的是:她的母猫已经不知道流浪到那里去……真是想来令人心酸。 太太看着小猫,眼眶几乎就红了起来,我明白她的心意,就说:「让我们带她去看医生吧!」於是我们就在一些人奇异的眼光中,抱着这眼看未必能够活命的小可怜骑上电单车,直奔兽医诊所而去。 奇怪的是:也许小猫知道我们的善意,任由坐在后座,口里念着佛号的太太将她抱在手心,没有因为恐惧或淘气地挣扎逃脱,否则的话,在车辆来往的路中心,还可真不是玩的! 到了诊所,温柔的女兽医检查小猫的伤口后说:「嗯,这是与其他野猫冲突打架时被利爪抓破的伤口……」这时,小猫开始不安分了,拼命挣扎,还呱呱叫!女兽医对她的助手说:「哇,你看,好凶哦!是这位太太刚救回来的小野猫!」 在等待拿药时,我看见诊所的布告栏上竟然贴着一张印着一个虔诚恭敬合掌的小女孩,标题写着「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的法语海报,好奇着这家主人信奉兴都教的兽医诊所为何会贴上老法师的法语,不知道是谁送给他们的呢?这时太太已经拿好药,按照医生的嘱咐告诉我:「只要加以细心照顾,小猫可能需要一个月才能伤口愈合。」 太太说:「医生说,小猫很有可能会健康地活下去呢!」我了解她心疼着这忍受着孤单和身体伤痛的小生命,点点头道:「我们把她带回家去照顾吧!」 到了家里,太太便当起了小猫的「专门看护」,为了怕她到处乱爬撕裂伤口,让伤势更加恶化,找了个大笼子把她「关」起来――曾听人说:「今生把动物关在笼子,来生也会被人关在笼子里。」我便笑问太太怕不怕?太太问:「是真的吗?」我笑着说:「因果报应嘛,一报还一报,肯定因果相应:如是因,如是果。」然后我说:「你因关心爱护而关小猫,这是关心的关,来生被关,肯定也是关怀备至的关!」 太太一边听着我说,一边替小猫敷黄药水,上伤药膏。然后还喂小猫吃猫饼,喝大悲水。看着她细心温柔的动作,对这小生命这样的珍惜、爱护,用心照顾,就像在照顾我们自己的小宝贝一样,霎时之间,我恍惚模糊了生命物种之间的界限,我只感觉到:家里多了一个小生命,一个我和太太一起共同爱护的小生命!感觉这是一个温馨的家庭画面……我问太太:「这是我们都钟爱的小宝贝,应该给她叫个甚么名字呢?」太太说得让她好好地想一想。 这时我突然想着觉得有趣,就把此时的想法告诉了她:「你知道吗?我的前世一定被你这样充满爱心地『关』过,所以现在每天晚上临睡我才一定会小心注意,检查家里的每一扇门窗,保证保证把你安全地『关』在这温暖的窝居中;你也一定前世被我细心照料地『关』过,所以今生你才会嫁给我,对我如此『关』怀照顾……」话没说完,太太就笑了起来。 「还有啊,」我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就继续说:「印光祖师大概也在过去生中曾经护持过其他修行人,把别人『关』进关房里安心苦修办道。所以今生才有一闭关就是三十多年,被人关心照顾,『关』在关房里安心修道的大福报!」 这时,太太说她已经想到了要给我们这新孩儿取个甚么名字,她说:「你看,小猫毛绒绒的,多可爱!好像波斯猫…PussyCat……『璞西』,就叫『布施』好了嘛!」嗯,「布施」,真是个好名字,可以在叫唤小猫时提醒我们:要常行布施,多想、多做利益别人的事,减少自私自利的念头和行为。好名字! 不知不觉,两个星期过去了,小猫布施的伤口已经完全愈合,比医生所预测的早了一半的时间!我心想:这真是用大悲水洗涤伤口的神奇效力!给太太说时,她一直问我:「有吗?有吗?我们曾经用过大悲水来给『布施』洗伤口吗?」我说:「有啊!你每天早晚两次,即使做生意回来晚了,你也要先给她敷药才拖着疲累的身子就寝的无限爱心所加持的每一滴黄药水、伤药膏,还有细心为她张罗的美味食物,还有帮她清除排泄物,这些细密爱心所加持的不都是大悲药水、大悲药膏,大悲猫饼、大悲猫罐头,以及照顾小猫时所流下的大悲汗水吗?」 我记得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CBETA, T20, no. 1060, p. 108, a5)中,有这么一段对话:「尔时大梵天王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白观世音菩萨言:『善哉大士我从昔来经无量佛会,闻种种法种种陀罗尼,未曾闻说如此无碍大悲心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唯愿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我等大众愿乐欲闻。』观世音菩萨告梵王言:『汝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作如是问;汝今善听吾为汝等略说少耳。』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大梵王言:『我等大众今始识此陀罗尼相貌。从今受持不敢忘失。』…」所以才说了刚才的那一段话,可不是随便拿佛法名相来开玩笑。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