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裴树唐冤案谈佛教的“随喜”(3)

为了对治 “嫉” ,佛教文化中提倡 “ 随喜 ” 。随喜,便是发现别人的善行,不去 嫉 妒,不去嘲弄,而由衷赞叹。能学习效法,固然很好。若是不能效法,而能随喜,同样 具 足无上功德。在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 , “

    为了对治“嫉”,佛教文化中提倡随喜。随喜,便是发现别人的善行,不去妒,不去嘲弄,而由衷赞叹。能学习效法,固然很好。若是不能效法,而能随喜,同样足无上功德。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随喜功德”是很重要的内容。在佛经中,更是有诸多菩萨能随喜佛的善行。要知道,能随喜善行者,跟那做善事者,有着同样伟大的胸怀和境界,也有着同样的价值或功德――因为这随喜本身,便是对那善行的最大肯定。正是在这无数的随喜当中,佛教才日渐博大精深。我们的社会,也正是因为那诸多的随喜,才有了更加和谐的人文环境。

    陷害裴先生的人却不仅不能随喜那诸多善行和荣誉,反而因其影响高过自己,而欲致强者于死地,到头来只能害人害己,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随喜是一种胸怀,教你学会包容,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我有个学生,每次跟我交谈时,总是说别人的坏话和缺点,我告诉他:人长眼睛,是用来发现别人长处的,是用来学习别人长处的。要是它只是用来挑剔别人,惹来无穷烦恼,还不如瞎了好。确实是这样,所谓随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