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以佛教的因果论来讨论一下基因研究发展的可能方向。有因必有果,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基因性质,是过去不同的因的结果。另一方面,不同的人不同的基因性质,当然必然导致不同的人的性格、爱好、行为等等。前面已经作了论述。同时,现在的果是未来的因,不同的因有不同的果,改变不同的因也就改变了不同的果。这种改变是一种生机,使现在与未来有了一种积极的联系,也就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未来有了更大的希望。由此得出结论,基因是可以改变的,通过造作不同的业可以更改基因表达。这为密宗的即身成佛的惊天实践下了一个绝妙的注脚。这就是基因研究的可能方向。 基因研究奇人克莱格·文特尔对《观察家报》说:“我们根本没有那麽多基因来支持生物决定论。人类奇妙的多样性并非基因密码固有的东西。我们所处的环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让我们大段引用美国《时代》周刊作者马特·里德利的文章《什么使你与众不同?》里的内容来理解一下对基因的新看法与佛教因果说的互证关系。 “但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此前进行的几十年研究的确帮助人们对基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了更加细致的认识。起初,科学家详细叙述了基因如何为构成人体细胞的各种蛋白质编码。80年代以后,他们得出更为复杂、最终也更为令人满意的发现:经历可以更改基因表达。直到现在,科学家才悟出这其中包含的重大意义: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基因的开启或关闭。我们把基因的盖子开得越大,经验对经营的影响似乎越强。”(与“命自我立”互证) “这是对建造生命基础材料的全新认识,这种人是基于一种发现:基因并非传之父母的不可改变的东西,而是我们生命中积极能动的参与者;从我们被孕育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每一种经历都对基因产生着影响。”(与“人成即佛成”互证) “它们(基因)在人的一生中总是保持着积极能动的状态。他们你开我合,对外界环境作出各种反应。基因或许在子宫里指挥了躯体和大脑的建造工作;但是,紧接着,他们开始拆毁刚刚造好的一切,以适应人的经历。他们既是行为的结果,也是行为的原因。”(与“因中含果,果中含因”互证) “这种关于基因的新看法能否使我们摆脱天性和教化的争论?或者注定每一代人都要对基因的看法彻底改造一番?与从前不同,今天的科学正极其详尽的解释着基因与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因此,关于天性与教化到底谁起决定作用的争论可以结束了。但是,人类也许生来喜欢简单、直线形的因果关系,而不会按照循环的因果关系来思考问题。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相似,天性和教化的争论对人类思维来说太违反直觉。”(与“佛教因果论对人类科学和社会的指导和借鉴”互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