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主持王鲁湘谈与净空法师的三次缘

净空法师,王鲁湘

                   (笑容可鞠的85岁高龄的老法师以无比的庄严相证实了佛法的无比殊胜)
注:王鲁湘,1956年生于湖南,1984年进北京大学哲学系并获哲学硕士学位。2000年受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博导,2001年任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历任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总策划、《世纪大讲堂》主持人、《文化大观园》总策划、主持人。(摘自百度百科)

 

净空不愿意人们叫他大师,愿意叫法师。这倒不仅仅是出于谦逊,也不是对现在所谓“大师”满地走的反感,而是出于对佛教的看法。他认为佛教不是一种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一个导师带了一群学生,到处传播自己的学说,学生们把这些学说加以整理汇集,成为经典,传载后世。在这一点上,佛教跟儒家是一样的,都是人生的教育,是一种智慧的启迪。佛教的僧团组织就是职业教育家集团,但是僧侣所教的内容又与世俗教育不一样,主要是说法,说佛法,所以叫“法师”。净空要求所有跟他接触的人,都叫他“法师”。

  我觉得净空法师是当下推广佛陀教育,以及把佛教作为一种人生智慧来普及的高僧大德中最成功的一位。我和他很有缘分,在电视上的对话已有三次。第一次2004年,我主持《世纪大讲堂》,凤凰卫视的老板刘长乐把净空法师介绍给我,希望法师能在电视屏幕上讲一次佛法。这是个破记录的决定,因为僧人在中国的电视上做演讲,还从来没有过。

   我到净空法师下榻的宾馆拜访。法师已经是八十开外的人了,脸色却很红润,脑门儿发亮,脸孔光洁,几乎没有皱纹,嘴巴如婴儿一样丰盈润泽。我知道法师三十二岁出家以前曾经专研过国学,便与他谈起我上研究生时写过的一篇论文,关于一代大哲方东美先生的美学思想。法师立刻说,他出家之前的老师就是方东美!

   这么一来,彼此的感觉近了很多。方东美为清初古文大家方苞的十六世嫡孙,自幼熟读古书,1921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习西方哲学,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8年出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方东美的哲学思想中,融入了许多美学和宗教的东西。净空法师说,当年自己的出家完全是因为方东美的一句话。大意是,你们要想了解什么是最高深的智慧,什么是人生最极致的一种美,我可能告诉不了你们,因为我没有出家;如果有人能投身在佛的智慧里,可能会体验到一种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美妙。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净空法师在三十二岁时,选择了出家,成了一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半路出家,在许多人听起来,是一个贬义词。事实上,宗教史上许多著名僧人、使徒都是半路出家,甚至还是浪子回头。最有名的人物就是圣徒保罗。《保罗书信》和《四福音书》一起组成了《新约》的大部分内容。和《旧约》不同,《新约》把上帝的爱从犹太人的民族宗教中解放出来,变成一种全人类的、普世的宗教情怀。这些转变,主要从保罗书信中体现出来。而保罗是什么人?他早年是一名迫害基督徒的刽子手,从抓、杀、审问、刑讯基督徒的过程中,保罗被他们那种矢志不渝、视死如归、以德报怨的精神震撼了。等到他自己悟道以后,他进行了忏悔,皈依了基督,最终走上殉道的祭坛。所以,浪子回头式的人物可以从人生的正反两面,证明一个真理。半路出家也一样。人生中世俗的很多东西他已经经历过了,世俗的很多学说他也研究过了。这时候,再进入宗教,进入信仰,会有一种明显的比对。他了解一个世俗人的思维方式,知道他们会对信仰提出什么样的质疑。这么一来,他再去进行弘法工作,会比那些自小出家的僧人更能贴近世俗的立场,更圆融通彻。我听净空法师说法,最大的感觉就是圆融。无论你提什么问题,怎么提问题,他都能自在、无碍、圆满、清明地加以解释,不知不觉间把你引入他那张广博、精深的思想大网。

  那期《世纪大讲堂》的现场录制了两个钟头,做了上、下两集,收视率创了新高。在录制现场,长时间被大灯烤着,我的衣服全部湿透,累得不行。净空法师却不出汗,也不疲惫,声音始终洪亮。这大概也是一种修行功夫。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