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探访“北大清华分校”龙泉寺(2)

若遇普佛吉日,居士也可破例入见行堂随僧众上课、礼佛。他们身披海青,在香烟缭绕的大殿中,随寺中六十多名身着黄色法衣的僧人分立两旁,虔诚膜拜上位释迦牟尼佛金身。礼佛后,僧俗二众依序齐诵楞严咒、 大悲咒 、
若遇普佛吉日,居士也可破例入见行堂随僧众上课、礼佛。他们身披海青,在香烟缭绕的大殿中,随寺中六十多名身着黄色法衣的僧人分立两旁,虔诚膜拜上位释迦牟尼佛金身。礼佛后,僧俗二众依序齐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声线浑厚低沉,佛音响彻山谷。这样的场景每天上演两次,第一次是早课,第二次是晚上五点的晚课,日日复年年。

温故知新同修功德

笃信好学是龙泉寺僧俗二众守则,除早晚课和自修参禅外,每日上午早课之后,还组织学习半小时的“网络文章”,内容摘自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的博客。

若遇周末,午斋之后,僧众斋堂便撤席改成修习之所。比丘法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居士“开示”,佛法的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在此交替闪现。

当黄昏爬上高林,有人便悄悄离开独入禅房。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参禅的身影跪于佛像面前,手中的黄香燃得明明暗暗,窗外的翠竹尽是法身,似遁入“唐宋禅悦”之无我境界。

学而时习之,所以学者将以行之也。在龙泉寺,每位僧人和居士都有各自所属的学修班或学佛小组,日夜耕读,循序渐进。

朝食草果夜服药石

龙泉寺用膳时间只有三个点:早六点、午十一点、晚六点,错过了无零食充饥,只好难为肚子。是以常见僧人和居士们踩着点前往斋堂,止语、端坐、念诵《供养偈》、就餐。

僧人斋堂名五观堂,取佛语“食时五观”之说,即吃饭同时要观想五方面事情,寻与佛法结合。早午斋是馒头、瓜果青菜两品,由“行堂者”提着食桶逐一分发,每斋行堂二次,添饭加菜,均以特定手势交流。晚间亦然,不同的是,晚斋名为“药石”,依古制,僧人“过午不食”。因现代僧人除念经礼佛外,还要承担大量工作,恐体力不济,故寺院亦设晚斋,服之以疗饥渴,称为药石。如今龙泉寺中,也有部分僧众过午不食,以期更好修行。

寺中用斋,厉行节约,自古以来寺中食物一来自十方供养,二来自山中数亩田地培育,而两者均有赖于僧俗二众义务劳动所种因果。“佛家一粒米,大如须弥山。”用斋完毕,要用热水冲碗,和着水将碗中残余饭粒一饮而尽。

出坡劳作日落而息

出坡是劳动在佛教中的专门术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僧人的信念,丛林出坡,自百丈禅师以来,被列为每日必修行之功课,力学笃行,代代相传不息。

龙泉寺每天的出坡时间也分三个点,早八点、午三点和晚七点。仲夏之夜,出寺种田浇水倒是清凉爽夏,年迈高僧与女性居士当仁不让。为寺中依山建筑添砖加瓦是汗流浃背的体力活,非年轻僧俗莫属。然男女老少皆争相滞留工地,诸多居士权当人力运输机源源不断地输送“沙石”,小和尚、老和尚乃至方丈学诚法师轮流掘土,不亦乐乎。

在工地上明明灭灭的灯火里,写实版“苦行僧”画卷,让千百年佛教文化的血脉续写了张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