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法(4)

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三句话好比童蒙养正,在佛法修学上,您将来要想成就慧业,这是很重要的修学条件,受持三皈,就是觉、正、净三宝!三宝从慈心生出,慈心生觉、正、净。觉就是佛,正是法、


  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三句话好比童蒙养正,在佛法修学上,您将来要想成就慧业,这是很重要的修学条件,受持三皈,就是觉、正、净三宝!三宝从慈心生出,慈心生觉、正、净。觉就是佛,正是法、净是僧,这是三自皈,如前所说,第一是觉而不迷,第二是正而不邪,第三是净而不染,这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法门虽多,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修学的就是觉、正、净。它是在自己心里面的,故佛法是内明,是内学,要从自己心地上去做功夫,如果从心外去修,那就变成外道,佛法指的外道,不是指佛教以外的宗教,而是指心外求法者。因为佛法著重于内心的修养,内心的觉悟,故佛法是自性三宝。皈依是三自皈,皈依自性三宝,将内心的觉、正、净,表现在日常生活,与处世待人接物上,就是行为上的三宝。例如六根接触六尘,的确做到不迷惑,没有邪思,是自性正,没有染污,就是自性清净,变成了行为上的三宝了。这就叫做三自皈。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依靠与皈依处。除了自性三宝之外,佛法还有住持三宝,住持虽然是外面的形象,但是若没有这个形象,佛法就不能够存在与建立,不能利益广大的众生。因此住持三宝很重要,它就是形式上的佛教,寺院、庵堂、佛像,经典、出家人,代表的就是住持三宝,没有它,佛法就会毁灭,所以这也很重要,应该尊重护持。住持三宝中的佛宝,佛在世时是没有问题的,佛不在世时,佛菩萨的形像就是佛宝,看到它就要想到佛,要礼拜,这不是迷信,它的用意是尊师重道,如同我们过去的读书人提到孔夫子,一定肃然起敬,见到孔子的牌位一定要拜,又例如中国人见到祖宗的牌位,一定要拜,这是‘返本报始’的道理,不忘自己的始祖。佛离开我们三千年了,对佛不忘,自然对我们现在的老师、父母,也会一样的敬爱与孝顺,这些都是孝亲尊师的根本。住持的法宝就是经典,佛不在世,住持三宝以法宝为主,佛教导弟子当他入灭后,嘱付后世弟子要依靠四依法;遵守四依法,就如同佛在世时没有两样,不会走错路,四依法中第一是‘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佛所说的绝对可靠。第二经典有很多的译本,我们要‘依义不依语’。第三佛教导我们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是真正能了生死、脱轮回、真正断烦恼、生智慧,才是了义经典,一切经典我们要去选择,因为佛是随机说法,经有了义与不了羲,佛经中有讲做人的道理,有讲升天的,小乘、大乘以及成佛的,佛劝大家要选最上乘的佛法,就是成佛者,而了义当中之了义者是‘无量寿经’,中国人公认的大乘了义经典有法华经、华严经等,而无量寿经是尤其难得,它是华严、法华的精华。其次是小乘经典,成阿罗汉果,大乘经典成就菩萨,人天的经典是来生得富贵或者升天,这些都有方法,佛也都教给我们,但是我们应选择最上乘,这就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第四是‘依智不依识’,这是佛法的修学态度,智是理智,识是感情,不要感情用事,修学佛法要理智,不要动感情。以上是佛教给我们的四依法,遵守这四条就如同佛在世时没有两样,不会有偏差。住持三宝中,法宝非常重要,另外住持僧宝就是出家人。法是经典,经典需要人弘扬,所谓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经典需要人讲解,一定要研究,讨论发扬光大,让人人都能明了修学,佛陀的教育才能普及,因此住持三宝,也是我们的依靠,但是真实的皈依是从住持三宝中启发我们的自性三宝,例如我们见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见到经典,就想到自性正,见到出家人就想到自性清净。以上是三皈戒。‘具足众戒’的戒,是戒律、生活规范,就是律法,它有精神与条文,会随著时代而修正,因每一个时代生活方式不相同,所以有些条文在今日已不实用了,就如同法律也会因时代不同而修正。经典中的戒律,是佛当年为印度人制定的生活规范,那是三千年前社会的生活方式之下而制定的,我们今天念这个戒本是纪念的意思,并不完全适合用,只有重要的戒条像不杀生,不邪淫等等可以采用,因此佛教传到中国来,戒律就修正了而称为‘清规’,所谓‘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百丈大师立的‘清规’,就是戒律的中国化、现代化。从百丈禅师把戒律中国化之后,自古代到现在,每一个道场、寺院都有它共住的规约,每一家都不相同,目的在适合道场修行的宗旨。近代佛教要传到外国,戒律一定要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要外国化,外国人才能接受与修学。戒律里面有律仪,善法与摄众三大类。善法、摄众不在戒条内,这是讲原则,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要有利于社会大众的事情,虽然戒条内没有也要遵守与实行,摄受众生如同刚刚所讲的如何能让外国人也能明了喜爱学佛,戒律条文中没有,也应该特别制定规约,就叫做摄众生戒。三聚圆戒就是‘律仪、善法、摄众’;圆是圆满,佛法以戒为师,没有戒,佛法就不存在;如同儒家,没有礼,儒也没有了。它代表行为的准则,所以必须不犯威仪,才能真正守戒守法。因此受持三皈是佛法的入门,具足众戒是修行的根本。

  第三是菩萨福,是最究竟与圆满的福报,但它一定以前面两福为基础,这三种福好比三层楼,底下一层是上面一层的基础,上面一层必须要根据下面一层才能建立。‘发菩提心,深信因(念佛)果(成佛),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菩提心就是觉心,观经所说:第一‘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这是心之体。第二‘深心’,就是清净心、好善、好德之心。第三‘回向发愿心’,也就是慈心悲心,愿愿都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是大慈悲心。深心与回向发愿心,是用。深心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也就是我们处世待人接物要用什么心?自己独处时要用清净心,没有忧虑、烦恼。对待别人要用慈悲心。佛法讲的‘菩提心’与儒家讲的‘诚意、正心’是一样的,诚意也是心之体,正心是心之用,所谓儒佛不二。这是大乘菩萨修行的根本,佛教到中国能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就是它和儒家的教学基本概念完全相同。‘深信因果’,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善恶果报,丝毫不爽。为何证得菩萨果位还要深信因果?须知此地所指的‘因果’不同其他的因果,而是指念佛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因为菩萨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成佛,所以要深深相信念佛成佛这一因果。大乘经典有八万四千法门,唯独念佛成佛是真正的因,真实的果。为何说无量寿经是第一经呢?因为无量寿经所讲的就是念佛成佛。佛的一切经中讲成佛的理论与修学方法,最圆满透彻,就是在无量寿经里,它是佛经中的第一经。念佛成佛,念九界就成九界,这是佛法讲的万法唯心造。观经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看您念什么就成就什么。所以说念佛成佛,念菩萨成菩萨,念天就升天,念人来生就得人道,如果你念贪,来生就是饿鬼,念嗔恚,来生堕地狱,愚痴就变畜生。愚痴就是是非善恶搞不清楚,把善法当恶法,把恶法当做善法。‘念什么成什么’这句话叫我们要三业敬慎,就是心智、思想,言语,造作要慎重,要敬谨,起心动念,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知因果责任,成败关键在于此,所以一定要深信因果。‘读诵大乘’,您若想修行,修正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一定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前面讲的依法不依人,经典要常常念,念了您就了解自己的看法、想法是不是对的?一切以经典做标准,所以一定要读诵大乘,它是日常生活,处世待人接物,修因克果的真实依靠。用佛法的标准,建立共识,以佛为师,以佛为友。‘劝进行者’,就是实践力行,菩萨事业。劝是劝勉,进是进修,我们自己要劝自己努力精进,同时也要劝勉大众学佛,这是我们的责任,把佛陀教育普遍传播,希望每个社会与国家都能遵守与奉行。修身、齐家是自利,治国平天下是利他;做到这些,就能得到美满幸福的人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生净土,是超世永恒圆满的智慧,它的意义都写在无量寿经里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