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僧过恶,犯大重罪(2)

如人恶心出佛身血、毁坏塔坏寺等,其罪虽是极为深重,但是尚不及说僧众过恶的无间重罪。所以《戒经》说:“宁可毁塔坏寺,不说他比丘粗恶罪。”古人也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也

  如人恶心出佛身血、毁坏塔坏寺等,其罪虽是极为深重,但是尚不及说僧众过恶的无间重罪。所以《戒经》说:“宁可毁塔坏寺,不说他比丘粗恶罪。”古人也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也说:“为大护佛法故,如向白衣(在家信众)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于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此罪极重),也不向未受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恶,则破法身。”说僧尼是非、过恶的人,其罪超过毁坏“佛塔”和“佛像”的重罪!为什么这样呢?因“世间如无僧人,便无佛法”,有话说:“佛法弘扬本在僧”嘛,所以讲僧人的过失会使信众远离三宝。­

  毁谤三宝、说僧过恶者,死堕阿鼻地狱,受大苦报,无解脱之期。《谤佛经》云:佛陀告诉不畏行菩萨说:“……尔时彼长者子,说彼比丘毁破净戒,彼(长者子)恶业报,九十千年堕大地狱;於五百世,虽生人中,受黄门身,生夷人中,生邪见家;於六百世,生盲无舌……。­

  外道俗人是没有资格举发、谈论僧人的过恶。佛告尊者优波离言:我终不许外道、俗人举苾刍(比丘)罪,举就是举发。我绝对不允许外道、世俗人举比丘的罪。世俗人没有智慧,只是凭藉自己的观念,所以他怎么够资格来举比丘的够资格来举比丘的罪呢?他看的只是外相,没有看到真正的内涵。­

  我们凡夫的见解,有的时候会错误的,圣人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所能知道的。所谓初地的菩萨,就不知二地菩萨的境界;十地菩萨,就不知道等觉菩萨的境界;初果阿罗汉,也就不知道二果阿罗汉的境界。许多僧人看上去疯疯颠颠,但实际上是外浊内清,是菩萨示现,是教化众生的。说到这里,我想起两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梁武帝时,有一位志公禅师,他天天要吃两只鸽子。厨子想这鸽子一定很好吃,他就偷了一只鸽子的翅膀吃。志公禅师吃完了这两只鸽子,就说:“你为什么偷我的鸽子吃?”他说:“没有啊!”“没有?你看一看!”志公禅师把口一张,从口里吐出两只鸽子,一只就飞了,另外一只没有翅膀。“如果你没有吃,这只翅膀怎么会没有呢?”一样吃鸽子,志公禅师可以把切碎煮熟的鸽子吃到肚子里头,又可以变成活的吐出来;而这个厨子就没有这种本事,吃了就是吃了。志公禅师这种境界就是吃而未吃。­

  又有济公禅师,那时候他在杭州西湖灵隐寺。这和尚怎么样呢?一天到晚吃狗肉,喝烧酒。每天都喝得醉得不得了,人一看就知是个醉和尚。实际上他醉了,可是他却到处去教化众生。有一次造佛像,这佛像要铺金,他告诉方丈和尚:“这佛像我来铺,你不要叫其他人去铺金。”方丈和尚说好。可是等著他也不铺,後来当家和尚就说:“你要铺这佛像的金,这么久了,你也不铺。”他说:“好,我就来铺。”这天晚间他又喝醉了酒,等到他看人都睡觉了,就跑到那佛像前,从口里就吐金,往佛像铺。­

  正在吐着,像各部份都铺得差不多,只有头顶上还有个地方没有铺时,当家和尚听见他在里边,口里往佛像吐痰的声音,就进来了,说:“你怎么这个样子,你口里黏痰怎么往佛像吐呢?”他就说:“我不吐了。”就走了。走了,第二天一看,佛像的金都铺好了,就剩头上还有一点没有铺好,所以又找另外铺金的匠人来铺,但是所铺的金,就没有他吐的金子那么好,所以罗汉的境界不可思议的。­

  有些禅师是酒肉穿肠过,用世俗人的眼光来看,就是说这些禅师是不称职的和尚,也是破戒的比丘。岂不知道他们是菩萨转世,他是示现给众生看的,他可以吃进去死的,吐出来活的,有谁知道他吃肉也是在度终生呢?有些僧人也可能是菩萨,也许是罗汉示现,但凭我们的凡夫肉眼,岂能分辨识破他的本来面目呢?所以不可妄加评论,随意毁谤。在此也提醒大家,如果自己不是罗汉,不是菩萨,千万不要向他们学习,因为我们是业障凡夫,他们是应机施教,应何因缘得度,而现何身。他们喝酒吃肉都是在度众生,而我们喝酒吃肉,就是造业,所以不能拿我们来和他们比,万万不能!­

  佛陀尚不许诸苾刍僧不依于法,率而呵举破戒苾刍,何况驱摈?……率就是轻率的样子,草草率率,毫无根据。举就是纠正。驱就是逼迫或者是排除,摈叫做排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