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三宝地如履薄冰(全性)
住三宝地如履薄冰 全性 闽南佛学 常言道:“地狱门前僧道多”,何以故?出家剃染,乃为道而来,期枕圣果归去,然今岂说空门一场,最终反沦地狱之人,其因由何在?试以探索。 却听说:“住三宝地
住三宝地如履薄冰 全性 闽南佛学
常言道:“地狱门前僧道多”,何以故?出家剃染,乃为道而来,期枕圣果归去,然今岂说空门一场,最终反沦地狱之人,其因由何在?试以探索。 却听说:“住三宝地如履薄冰”。宝刹胜地,为圣贤所居,于中一草一木,因果繁重;一饭——茶,施主心血:一善一恶,果报分明,所有常住诸物,十方三世僧人有份.若损一毫,则于这么多僧人前一一负债结罪。故居此者,举止行事必须倍加小心。否则亏损丝毫即入盗网,必累当来恶报,故才有:“住三宝地如履薄冰”之说。即如人在薄冰上行,稍不留意,即掉万丈冰窟。住三宝地。起心动念.一举一作,就如同在薄冰上行,必须细细心心,否则,一念过失。将有堕落恶道之险,多么可怖。我等辞亲修.道寄生空门,实为终成大乐。然今岂可反因出家而堕,多么不值得之事,又多么枉然。望渚仁者深而慎之。 为出家人.与世俗所不同的,非全剃发染衣形相于外,主要还是受戒纳法于心,以内在戒德壮严三业故,方堪称人天表帅,世间福田。一经登坛,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即是三百四十八学处,比丘则二百五十戒。一戒不学纵或不犯,亦是一不学无知罪。堕狱一亿四千四百万年,若全戒不学,则三百四十八无知罪,地狱年数不可胜数。若欲免之。唯一精戒。戒法一门,是通向人天之桥梁,超越三界之云梯,是故.若厌三途,欣期解脱,就必须紧紧抓住戒律的门环不放。 ’ 一、三宝地如薄冰说 罪法滔滔,盗网易触,盗事茫茫,盗三宝物最易犯。为出家儿,寺舍为家,一生之中,出出进进皆三宝地,举目垂眉尽三宝物。三宝地上,点点善行,功德无量,一念过恶,果报无边。所以说“住三宝地如履薄冰”,悉因为三宝诸物,丝毫不可有误,一切钱财瓦砖,恰似江面上薄冰,凡近彼者,稍有差错即感恶道,一失足成千古恨,滔滔果报,千劫万年不见天日。 所谓三宝物者,即佛物法物及僧物也。此三种物,大者乃至寺宇、金钱、幢幡,小的则是花木、瓦石、针线等,种种诸物,皆为三宝之所有,私人不可辄取,取则有罪,纵使能还,依然要堕落。《五百轻重经》云:“久负佛物云何偿?若直偿本物,以佛不出不入故,虽尔故入地狱。”今举例明之。 昔有一比丘精进聪明,能讲经使闻者得四道果,因负三宝物十万钱,自思罪重,便欲还偿,同弟子往沙法国行乞,大得钱物,正准备偿还,归途山间中被七步蛇所伤,六步里便向弟子交代清所还钱物。弟子依嘱持钱物送至本国还偿已,速返报师,师便起行,七步便死,堕阿鼻地狱中,初入温暖,未至苦热.便举大声经呗咒愿,说偈云:“人间空处受苦乐,非我非他之所作,若受诸触皆缘生,无有身者谁受若。”狱中诸罪人鬼闻经咒者,无数千人得度,狱卒大嗔。举叉打之,比丘命终生三十三天。以此验之,负三宝物不可不偿,纵使还偿也要堕落,故有负三宝物十倍还之的说法。此事告诫我们:三宝东西乱用不得,困苦之时,宁可自食身肉.终不杂用三宝物,免招恶报。 佛法僧三种物,各是各用,不得有错,一切佛物为佛受用,我们不得随便应用。有的寺庙,佛殿内竟堆积僧人杂物,乃至食卧.此事甚不应该。五百问中“问佛塔前得礼比丘否?答:“不得,犯堕尸佛殿为佛所住地,凡入殿内必须为礼佛诵经等事,若以游玩之心入内东观西望,定失福田,乃至招罪。佛前礼比丘尚且有罪,何况食卧堆放之罪。经典亦尔,檀越印经为转*轮,何得变卖取钱?如果烧损故经旧佛像者,更是不可,得无量逆罪,如烧父母。《五百轻重经》云:“问比丘得经书取物否?”答:“不得,犯堕广今见许多寺庙里,几乎都设流通处,其动机是否纯为流通法宝?是否以赚钱动机将经取钱?是值得思考的。 三宝于世间不可思议。人天至上,无限崇敬.乃至于三宝所用物,亦应心生恭敬。若是佛法二物,更应敬之如塔,不得丝毫轻慢。如包经、像之布等,彼虽非于佛法,但为佛法所应用故,我等不得慢待污脏,违则获罪,此为轻慢。若以恶心盗取,彼罪更重。 二、常住便宜占不得 常住诸物,十方三世僧皆为主故,私取一毫,罪等河沙。故说盗诸物中,僧物最重。此罪不易忏,为佛所不救,是故佛说:“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所不救。由此说明了僧物之重,不可盗之:所谓“盗”者,情形甚多,不仅非理故取,乃至误取错用亦列盗栏,死后地狱有份,出家行人,虽以四海为家,却依宝刹栖住,一生出入于寺宇,然三宝地上,盗网重重,稍不留意.皆可犯之,唯细心者能免。二六时中,事事处处内防贪心,外护诸物,所谓:“护三宝物如护眼珠”。如果我们真能凡事用心,如护眼目一般受护常住物,那么地狱之门便与我们相隔八万四千里。若以麻木之心,恣情浪费,损失污脏等,则地狱与我们只有反纸之近,一死即入。“莫谓身后无人随,天龙护法眼嗔嗔。”三宝地上,唯有时刻常抱一颗防护之心,及一种善于吃亏的行为,去对待每一件事,方能真获实益。否则若事事图方便,处处占便宜,贪于眼前,犹如愚痴小儿贪食刃上蜜.终招伤舌之苦。暂时方便图不得,勿让眼前小小得失迷了眼眉,当思滔滔苦果追长劫,以远大目光望宋生,因小果大报不尽,唯有舍得眼前利,将来方能获大益。 常住诸物,众僧所共,私取一粒,如种子在土,果报无量,他人所不能代之。《杂阿含经》卷十九云:“尊者大目键连日::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有热铁丸从身出入,乘虚而行,苦痛切迫,啼哭号叫……,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叶佛法中,出家作沙弥。次守众僧果园,盗取七果持奉师父,以此罪故,已在地狱受无量苦,地狱报后犹有馀报。今得此生,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键连所说,真实不虚。”’ 此事告诫:大众僧物一丝一毫私取不得,沙弥取七果奉师尚招报如此,何况其它重物。回顾自己出家以来,所取常住之物,比比何止七果之多,推推果报程度,数数地狱年数,何止千百万年。如果我们执迷不悟,还不铁下心来一心修证,期求此生大道成就。以免来生泥黎之苦。可想而知.下一步等待我们的又是什么?那布满熊熊烈火的地狱,便是我们的来生住处。愚昧凡夫,何等残忍,为了眼前芝麻小利竟毫不颐忌,将自己的无际未来推入火坑。自己小小痛痒尚能逃且逃,不能一忍,何况来生地狱之中,种种粗痛剧苦,业力现前,无奈也要受。 常住之物,非但不能私自盗用,乃至受用不如法亦是不能,所有桌椅卧具等.别以为非己钱买就不知痛惜,东丢西放,碰碰撞撞不加半分爱惜。种种非理,勿以为事过即罢,点滴过失尽积业海,早于前路等待,一旦因缘成熟果报自受。《杂阿含经》记载,尊者目连于行路中,见一群比丘奔往温室,方至火起,痛苦嚎唤。目连以是问佛,佛告目连:“此乃地狱,中诸比丘者,昔迦叶佛法中为沙门,以温室中不如法受用僧物故,入地狱中,感此果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