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中边论述义(2)

同论《真实义品》又用三性全面考察诸法,显真实义,如辨无倒真实中: 论曰:无常三者:一无性无常,谓遍计所执,此常无故;二生灭无常,谓依他起,有起灭故;三垢净无常,谓圆成实,位转变故。苦三种者:一所取

  同论《真实义品》又用三性全面考察诸法,显真实义,如辨无倒真实中:

  论曰:无常三者:一无性无常,谓遍计所执,此常无故;二生灭无常,谓依他起,有起灭故;三垢净无常,谓圆成实,位转变故。苦三种者:一所取苦,谓遍计所执,是补特伽罗执所取故;二事相苦,谓依他起,三苦相故;三和合苦,谓圆成实,苦相合故。空有三者:一无性空,谓遍计所执,此无理趣可说为有,由此非有说为空故;二异性空,谓依他起,如妄所执不如是有,非一切性皆无故;三自性空,谓圆成实,二空所显为自性故。(注3)

   本论对于二谛、四谛、七真如、四种真实、五法等,也象辨无倒真实一样,一一都用三性考察,说明了三性贯穿一切佛法,一切法都可以用三性观察,显真实义。

  其次要谈的是诸法唯识。在唯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一能变和三能变的两个阶段:一能变唯以一切种子心识为能变体,如《解深密经》建立一切种子心识为根本:一方面现起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另一方面,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注4)弥勒的另一部论典《大乘庄严经论颂》和无著的《摄大乘论》,基本上都是这种思想,从一本识转起色心诸法,奠定了初期的唯识思想体系;三能变是见于世亲论典《唯识三十论》,论中以阿赖耶识为初能变,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前六识为第三能变,显示了八识都是能变(注5),是唯识学成熟时期的思想。

   一能变与三能变反映了唯识学在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思想特色,但这两种思想我们却可以在《辨中边论》中同看到,真谛译《中边分别论》颂文曰:“尘根我及识,本识似生彼”。这内容与玄奘译的:“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还大体相近,可是二家所译长行释文则大不一样了。真谛译的长行论文说:

   似尘者,谓本识显现相似色等。似根者,谓识似五根于自他相续中显现,似我者,谓意识与我见无明等相应故,似识者,谓六种识。本识者,阿赖耶识。生似彼者,谓似尘等四物。

   这是一本识为因,现起所取的根尘相识,及能取的我识和前六识的见识。是一本识为能变的一能变思想。

   再看看玄奘译世亲所造论文,论曰:

   变似义者,谓色等诸境性现。变似有情者,谓似自他身互相性现。变似我者,谓染末那与我痴等恒相应故。变似了者,谓余六识了相粗故。……所取义等四境无故,能取诸识亦非实有。(注7)

   对于这段论文,我们再结合一下慈恩的《辨中边论述记》来理解,意思就很清楚了。“似义”“似有情”是本识所变所缘境,“似我”的末那所变所缘境,这显然是三能变思想,与《成唯识论》是同一路子的。

   关于《辨中边论》注释,从现有资料可以了解到的,最早有安慧为世亲的《辨中边论》作过复注,XZang大藏经中有该注的全译,法国的烈维教授在尼泊尔发现了《安慧释疏》的梵文断片,此疏烈维教授委托日本的山口益博士校订,一九三四年刊行,是了解《辨中边论》及安慧思想的重要资料。其次是真谛译出《中边分别论》后,自撰论疏三卷,反映了真谛所理解的瑜伽唯识思想。

   在汉地,此论注释最著名的是慈恩的《辨中边论述记》,“述记”二字说明此书是慈恩亲承玄奘所述而记的,並非自身著作,其内容多半是奘公从印度听闻得来的,不乏重要见解,另外《述记》在解释颂文、释文之时,屡屡驳斥真谛译的《中边分别论》之说,以显唯识正宗思想。近代有太虚大师《辨中边论颂释》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可以作为学习本论的入门方便。

   注:
   (1)《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卷三十六
   (2)《辨中边论、相品》卷上(大正藏三十一、四六四中)。
   (3)《辨中边论、辨真实品》卷中(大正藏三十一、四六九中)。
   (4)《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卷一。
   (5)《唯识三十颂》(大正藏三十一、六0-六十一页)
   (6)《中边分别论》(大正藏三十一、四五一中)
   (7)《辨中边论》卷上(大正藏三十一、四六四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