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上师:论觉照(2)

古人用关闭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方法来寻找“真我”是很有道理的,也是最快的方法。当纷繁复杂的六根有所关闭时,“真我”逐渐地也就出现了,一旦“真我”稳定后,也就不怕六根来喧宾夺主了。闭关的道


古人用关闭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方法来寻找“真我”是很有道理的,也是最快的方法。当纷繁复杂的六根有所关闭时,“真我”逐渐地也就出现了,一旦“真我”稳定后,也就不怕六根来喧宾夺主了。闭关的道路就是隔离六根与外界的联系,让“真我”露面。

修行修不到忘我的程度也是没法进入佛国的大门,进入佛国的大门里走不出来,也不算圆满。“忘了吃饭、忘了睡觉,遇到墙壁都不知道拐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些话只能让今天的众生看看而已,根本做不到,但要想成功,这又是必然需要的,必然是要经过的阶段。

出魂和解脱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平常人所讲的出魂也只是自己的潜意识出去,根本不是超三界,潜意识也不可能超三界的,充其量也只是离开这个肉身出去玩一玩而已。解脱是指自己的“本来面目”,是那个最精细的“东西”超越三界之外。常人所讲的灵魂也还是本来面目的外衣,这层外衣对肉体来讲又是肉体的灵魂,见到本来面目才算彻底的解脱。

圣者之所以能改变自己的心态是因为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证得了生生死死的来龙去脉,而并非是仅仅悟到的一些道理。

佛教非宗教,非哲学,更非科学,而是一门实践学,若不能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什么也得不到。

舍不得死,换不来生;舍不得假,换不来真。

学佛的精神只管施出,不管收回。

所谓慈悲,就是牺牲自我,成全别人。

所谓忏悔,就是停止以前所做的种种罪恶,永不再犯。

倘若你那个“观照者”也即旁观者还没出现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行、住、坐、卧猛用功去,即便观照者出现还不算功德圆满。

旁观者和观照者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先有静虑产生观察者——产生旁观者——升华为观照者——照空一切烦恼、无明、乃至菩提与智慧——最后能观的与被观的全部融为一体,彻底消失。观——行——照——度——空——无,六次第缺一不可。

旁观者,说明你已把那个“东西”修出来了,但还不会运用它,它仅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一个参与者,还没有发挥它的“照见”作用。它的使命便是照见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由此岸渡到彼岸,最终彼此都消失在广袤的本觉之中,成为一个如如不动的整体。

一旦那个观照者取代了头脑后,你将成为整个观照者,但你也不会感觉自己成了观照者。倘若在自己的心态上还有个观照者存在,这说明你还没有完全彻底变为观照者,真正的观照者乃是不观而自观,永恒的自观,万事万物来到你面前,犹如来到一面镜子前一样,你的整个存在完全成了一面镜子。

观、行、照、度、空、无,是所有宗教,所有法门唯一的一条解脱之道,超越三界靠的就是这个“照”之光。照是功夫、是境界、是现象,并非是空无,但最终是以空无的形式消失。若还有照之光存在,还不算究竟。

不要构建任何抵触的思想。当每一个念头来时,要用心静静地观看这个念头,观它如何变来变去,让它自然起伏,你只需做一个旁观者就行了。久而久之,这只猿猴般的野马不再蹦跳,不再狂奔,不再和旁观者对抗,会融入旁观者一体。那时你才看到,我就是我,而不是有另外一个我跟我斗来斗去。

观照者出现后,所有妄心当下熄灭,永远处在满足和喜悦中,每一个作为皆是处在禅定中。

保持观照存在就以为是在修行上大功告成,实为门外汉。观照者出现也只不过是修行的开始而已。观照者还没出现,还在观察,这说明还未入门。有观察方能出现观照者。当你在睡觉或是在静坐时,会出现第二者看着你在睡觉在静坐;再仔细一看,还有个第三者正在看着第二者。但第三者是不会和第一者交往的,它所交往的对象,只是第二者。第一者是身体,第二者是头脑,第三者是心灵。能够修出观察者(第二者)当今世界上也是少之又少。

修行技巧,先要把观察者(第二者)修出来,一路行下去,很快就会出现照见者(第三者),快则三天,慢则三年。切莫把观察者误以为观照者。常人连观察都不能集中,又如何能出现第三者——照见呢?

闻、思、修、悟、证、得,六次第缺一不可,开悟后,正是修行的开始,开悟的人已经看见眼前的那盏明灯,在以后修行的过程中再也不会走错路了。真正的悟道,谈何容易?释迦佛为什么还苦修十五年呢?中国的初祖达摩到六祖惠能一生都是禅床静坐,也不躺下睡觉呢。佛法是分理入和行入,现在一些人,连基本的理入还没透彻,就自称开悟了,也许现代的“开误”就是这样吧。

有能观的出现,还有所照的存在,怎么能说算是究竟呢?要达到能所双忘,空有不存,中也不立,才算真无我,方为真究竟。

中脉通并非就是成道了,充其量也只是修行的开始,此时犹如种子发芽,胎儿分娩,至于开花结果,长大成人,还早得很呢!也许还会出现娇芽败种或夭折,整个过程都需过来人指导才能修行。

整个宗教的理论都是修行人修证后的言行记录,是实践后的结果,是前人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自古都由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是证明理论的对错与否之说。

常人是由神降为光,光降为气,气降为精,有精就有压抑,就放射;修炼的人则反其道而行之,把精变为热量化为气,由气再提炼为神光,散发出来和宇宙融入一体,还“我”本来面目——一团光,修到最后连这团光也不出现了,才达到如来的等级,无形无相如来如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