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忍息嗔的理由(2)

59、因为从前要造下瞋害众生的罪业,以至于今生遭受报应而被人伤害呢。既然一切都根源于自己往昔的业力,我凭什么瞋恨害我的人呢? 60、例如一个束手待杀的人,若因断手而得以逃命,岂非明智之举吗?同样,若藉着忍

59、因为从前要造下瞋害众生的罪业,以至于今生遭受报应而被人伤害呢。既然一切都根源于自己往昔的业力,我凭什么瞋恨害我的人呢?
60、例如一个束手待杀的人,若因断手而得以逃命,岂非明智之举吗?同样,若藉着忍受辞亲割爱等修形的小苦,而脱离地狱等大苦,岂非更为明智吗?
61、如果现在不能忍受这点修形的小苦,未来如何能忍受地狱等大苦呢?如果未来受不了地狱之苦,为何现在不灭除瞋恨——这使人堕入地狱受苦的业因呢?
62、因为贪欲受挫而瞋害他人的我,已经历过千百次火烧地狱的痛苦了;但是,尽管如此备尝艰辛,对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却毫无增进。
现在这点耐怨害之忍,既不那么痛苦,又能成就许多大的利益;因此,为了消除众生更深重的苦难,我应该欣然忍受这点较轻微的困苦。
63、倘若有人称赞你的敌人有功德,因而获得了赞叹随喜的快乐;那么,你为何不同样称赞他而让自己也一起快乐呢?
64、赞叹随喜所得到的欢乐,不但是今生和来世不杂性罪的欢乐泉源,连诸佛菩萨等圣贤也都认可、称赞;而且如此随喜更是摄受他人的最佳方法。
65、如果说,赞叹将使敌方获得快乐,而你却不希望别人得到快乐;那么你也不该支薪使你的仆人快乐,但是这么做,今生和来世的安乐都将失去。
66、当别人称赞我有功德的时候,我也希望他得到赞叹随喜的快乐;然而,当别人称赞我的仇敌有功德时,为什么我却快乐不起来呢?
67、我原本希望一切有情都能获得快乐,因而发起“欲成佛利众生”的菩提心;现在有情自己获得了安乐,为何我反而要瞋恨他们呢?
68、我最初发心,想令一切有情成佛而普受三界众生的广大供养;现在看到别人仅仅获得一点微薄的利敬,为什么反而妒忌苦恼起来了呢?
69、如果不希望众生获得一些小利益,怎可能希望他们证得无上菩提呢?嫉妒、憎恨别人富裕尊贵的小人,怎么会有菩提心呢?
70、无论仇敌已从别人那儿获得了利养,或者那些利养仍然留在施主家中,既然一点儿都没你的份,你闷闷不乐地嫉妒又有什么用呢?
71、抛弃自己的福善、信心与功德不顾,反而去瞋害别人而造作罪业。已经到手的功德财自己不好好守护,为何不深深地瞋恨、责怪你自己呢?
72、对于自己以前所造的罪恶,你不但不忧虑愧疚、改过自新,难道还想继续嫉妒、瞋恨,并和其他有福德的人竞争吗?
73、即使你的仇敌因为受害而苦恼,又有什么值得你高兴的呢?仅仅希望你的敌人遇害受苦,并不能成为损害他的原因啊!
74、就算如你所愿,仇敌都遇害受苦了,又有什么值得你高兴的呢?如果说,这样才能消除我心头之恨;但是,哪有比这更易使人堕落受报的心态呢?
75、瞋烦恼就像精明的渔夫所抛下的利钩,如果一不小心被它钩住了,那么我一定会堕落在有情地狱里,被无情的狱卒放在油锅里煎炸。
76、受人赞美和称誉所引生的荣耀感,既不能转变成福德和长寿,也不能改换成力量或使我免除疾疫,更不能使我的身体健康平安。
如果我为了虚名假誉,不但损失财产,还白白浪费宝贵的生命,那么死的时候名誉能帮我作些什么呢?它又能使谁快乐呢?
77、赞誉之声是短暂、无心的;它既无心,我高兴什么呢?如果说,那是因为他欢喜才赞美我,所以他的称赞就是我欢喜的原因;然而,无论他赞美我或是他自己欢喜,这些赞美和欢喜对我有什么助益呢?那欢喜和快乐是属于他内心里的,我一点儿也得不到。
78、如果说,我会因为他的快乐而快乐;那么对于所有的人都应该同样随喜才对。为何他人欢喜赞誉我仇敌的时候,我却反而闷闷不乐呢?
79、赞美和称誉会使我掉举、散乱,损坏我对于三界的厌离心,促使我嫉妒有德学的人,甚至还会破坏我圆满福慧资粮的法形。
80、如果现在有人处心积虑地想要毁谤我、破坏我的名誉,那么他岂不是正在努力地保护我,使我免于堕落恶趣吗?我只想追求自己和他人的解脱,不需要世俗名利和恭敬的束缚。对于解除我名利羁绊的恩人,我为何要瞋恨他们呢?
81、如果说,仇敌会障碍我修集福德;但是因此而瞋恨也不合理。既然没有一种难形的功德比得上安忍,那么我为何不坚毅地忍耐下去呢?如果我因为自己瞋恼的过失而不能容忍敌人伤害我,那不就等于是障碍自己积集福德吗?因为敌害正是修忍积福的主因啊!
82、没有敌害就不能修形安忍;有怨仇前来伤害,才能成就安忍的福德。既然敌害是修习安忍、累积福德的主因,怎能说他会障碍我们修福呢?
83、这世上,修布施的对象——乞丐很多,但是修忍的外缘——怨害者却很少。如果你不向外结怨伤害别人,别人很少会主动来伤害你的。
因此,修忍的敌缘十分珍贵难得,它就像出现在穷人家中的如意宝藏;正因为他们是助成菩提形的良伴,所以我应该喜欢我的仇敌。
84、安忍的德形是敌我共同完成的,所以一切修习安忍的功德果报,首先应当奉献给我的敌人;因为他们才是修忍的主缘。
85、如果说,仇敌并没有助我修忍的想法,所以根本不值得供奉;那么你也不该供奉指引你解脱的教法,在为正法也没有丝毫助你修善的意愿。
86、如果说,仇敌有伤害我的瞋心,所以我不应该供养仇敌;但是,如果敌人也像医生一样利益我,那我又怎么有机会修习安忍呢?
87、正因为需要依靠瞋害心强烈的仇敌,我们才能修成高度的忍耐;所以只有仇敌才是修习安忍的主因,值得我们像供养正法一般供养。
88、只有利益有情才足以报答诸佛曾为众生舍身以及入无间地狱的宏恩,那么就算众生无故伤害了我,我仍然应该以德报怨,广形诸善。
89、我的主尊——诸佛,为了谋求有情的幸福,尚且奋不顾身地保护他们。愚痴的我,为何这么傲慢?为何不像仆役侍奉主人一般地服务众生呢?
90、众生幸福安乐,诸佛就会示现欢喜;如果众生遭受伤害,诸佛就会忧伤难过。使有情众生欢喜,诸佛就会显得高兴;倘若恶意冒犯有情,就等于伤害了诸佛。所以,我们不能伤害众生,而要恭敬众生。
91、好比全身上下都着火燃烧的人,忧心如焚,纵然给他所有的享受,心里也不会快乐;同样,如果伤害了与诸佛同体的众生,而又不肯悔改,那就很难取悦诸佛了。
92、心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陀,看待世间的众生就像他自己一样;既然有情众生在体性上与佛无二无别,那么我们为何不敬重有情怙主呢?
93、忍敌怨害、悦乐众生能使如来欢喜,而且如此不但能成办自身的利益,还可以广泛地消除世间的痛苦;所以我要经常修习安忍,使众生快乐。
94、因为慈爱众生的佛陀和惩治罪形的狱卒,都是我仇敌的救援与靠山,所以我应该像庶民侍奉君王一般,恒常随顺,使一切有情皆大欢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