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2慈忍是最美好的心

慈忍是最美好的心—一 海涛 辑 1.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利用自己的宝贵人身从事造恶更糟糕的事了。 2.我们可以藉由人身修行十善和六波罗蜜等,而于来生投生为善道的人或天神,如果我们

慈忍是最美好的心—一           海涛  辑

1.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利用自己的宝贵人身从事造恶更糟糕的事了。

2.我们可以藉由人身修行十善和六波罗蜜等,而于来生投生为善道的人或天神,如果我们能勤修戒定慧三学的话,也能证得涅槃的果位,甚至究竟成佛。

3.若能常常思惟死亡的实相,并对它生起深刻的认知,我们便能了解一切世间法上的琐碎活动和事业都是毫无意义的,从而由其中获得激励,日夜精进修行。

4.倘若我们把修行与不修行的人拿来相比时,我们会发现修行的人比较快乐,在精神上也比较安详。

5.不修行的人不只把以前所累积的福报享尽了,而且也无法再为未来的快乐造一个善缘。

6.从事修行的人较能面对问题,同时他的心能常怀善念,为长远的未来做准备。

7.因为我们有一个色身,所以物质上的东西多少可以带给我们一些舒适和享乐,但快乐的主要根源还是来自于精神上的平静和自心的修练转化。

8.我们自称为是一个佛教徒还不够,我们应该持续不断思考佛法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9.当我们在礼敬诸佛时,单单向佛像顶礼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向佛礼拜。不论我们是出家或在家,了解佛陀的教导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

10.倘若我们能存着利他的发心,那么我们一切的所为均将成为为了度化一切苦难众生而累积善业功德的因。

11.善业因缘会让我们生起对痛苦的恐惧,同时认知三宝所能给予我们的庇护。

12.我们必须了解,我们之所以会遭受痛苦,是因为我们以前曾伤害过别人。

13.痛苦的原因乃来自于不善业的累积。所以若想得到快乐,我们一定要断除恶业,才能脱离痛苦。

慈忍是最美好的心—二           海涛  辑

1.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完全由看不见的因缘业力所决定。

2.当我们受制于烦恼妄念时,便会失掉自主性,因为我们几乎会不自觉地造了业。

3.倘若我们受烦恼业所控制,不应任凭它就此这样下去,我们必须好好忏悔,小心提高警觉,停止自己在身心方面继续犯错。

4.小心翼翼和警觉心可以让我们不生烦恼妄念。当我们持续增长警觉的力量,小心谨慎以对时,内在的微细烦恼便会止息。

5.当我们一再反复净除自己的烦恼时,烦恼的力量便会逐渐消除。

6.若想避免不堕恶道,常常思惟死亡与无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7.烦恼是我们真正的敌人,因为大家都希望获得快乐,远离痛苦,但烦恼正是带领我们步入痛苦的始作俑者。

8.只要我们不再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时,便会开始重视别人的福祉。

9.当我们开始思惟因缘法的本质时,便会了解别人与我们的幸福之间的关系,也才会重视别人的快乐。

10.证悟之心的本质是在努力修行消业除苦,当你能够认知障碍我们证入涅槃和解脱的烦恼本质时,便能消除无明所留下的最后一丝痕迹。

11.由于我们的无明是暂时和无常的,所以我们可以净除它,而它所留下的痕迹也是暂时性的,所以它也同样可以被消除掉。

12.由无明所留下的最后痕迹会阻碍我们证悟成佛。

13.菩提证悟心有两种层次,一是希望能利益众生,另一则是希望能证悟成佛。

14.希望能圆满众生愿望的发心乃是一切成佛之因。

15.菩提心的修行正是大乘教法的精髓。倘若我们能获此精要,那么所有一切其他的修行将更具效益与利益。

16.为求解脱,证悟空性的智慧乃为其唯一之道。要想证悟成佛,除了生起菩提心外,没有其他第二条道路可走。

17.若想获得长久的快乐,我们可能必须忍受暂时的艰苦。

18.做为一个人,我们应该善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和别人心中都能生起快乐。

19.一个摒弃造恶,不生恶心的人才能算是真正在修持戒。

慈忍是最美好的心—三           海涛  辑

1.菩萨要开悟成佛的唯一目的,乃是希望能利益一切众生。

2.菩萨道包括了四摄法和六波罗蜜的修行。而一切的菩萨修行,完全包括在六波罗蜜中。

3.不论是别解脱戒、菩萨戒,亦或是密乘的三昧耶戒,我们护持戒律应如善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4.对治瞋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忍辱和宽容。

5.忍辱有许多种,它包括了忍受伤害、耐心地接受痛苦,以及耐心地修行佛法等。

6.若想在修持忍辱上有所成就,我们一定要深思烦恼的过患,以及忍辱的功德。

7.假设我们具足耐性,那么纵然有人咒骂或侮辱我们,我们也会依然脸挂微笑。但假设我们耐性不足,时常生气,那么原本我们美丽的脸庞,也会马上变得奇丑无比。

8.面带微笑是最美的装饰。

9.我们常受制于自心的控制,而它则充满烦恼妄念,以致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造了业。

10.我们可能生起一点小小的善心,但由于缺乏专注的觉性,所以并不持久。

11.若我们的心能专注的话,便能对自己的善行做更有效的掌控。基于此因,所以禅定被称为心之王。

12.昏沉和掉举都是禅定中最主要的障碍。所以我们必须一心专注以对治昏沉,而把心冷静下来以对治掉举。

13.龙树菩萨曾说,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证入涅槃,解脱开悟。而要达此目标,我们需要虔诚与慈悲,再加上智慧。

14.佛法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呢?就是慈悲与空性。

15.成佛之因是什么呢?成佛之因是空性与慈悲。

16.将成佛之因做为法道便是大乘经教的传规,行者要修空性与慈悲。

17.所以空性与慈悲,也就是智慧与善巧,就像鸟的两个翅膀一样。鸟必须依赖两个翅膀才能飞翔,缺一不可。

18.人身之所以宝贵,是因为我们具有修行的能力与智慧。
 
慈忍是最美好的心—四           海涛  辑

1.若我们能了悟一切诸法的法性,便知它其实就是佛性。

2.若我们能自然安住其中的话,首先,我们便不必刻意去断烦恼,而当烦恼生起时,也不必去改变它。

3.其次,我们也不用去认知烦恼的体性是什么,我们只要自然地安住、自然地保持便已足够,不必再刻意造作任何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