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法师文库 > 上人 >

纯粹的净土法门(6)

修诸功德是佛教徒的基本行持,但就弥陀净土法门来讲,用诸功德作为回向往生,叫做杂行;若能专凭弥陀名号,专凭弥陀救度,则诸功德无所谓杂行,因为不靠自己的诸功德往生,全靠弥陀的名号功德往生之故。 阿弥陀佛发

修诸功德是佛教徒的基本行持,但就弥陀净土法门来讲,用诸功德作为回向往生,叫做杂行;若能专凭弥陀名号,专凭弥陀救度,则诸功德无所谓杂行,因为不靠自己的诸功德往生,全靠弥陀的名号功德往生之故。

阿弥陀佛发这个第十九愿,主要就是要接引修诸功德者的根机,因为不是每一个根机都能够直接进入第十八愿的,所以阿弥陀佛就跟他发这个愿说:你只要把所修诸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我保证在你临命终的时候,率领着大众来到你的面前迎接你。这就是第十九愿。

第十九愿,第一,它不是专称弥陀佛名;第二,它不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两愿差别

第十九愿跟第十八愿不一样。第十八愿专,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专靠阿弥陀佛一佛;同时阿弥陀佛发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跟念佛人绑在一起,一对一的。念佛人的往生,就是阿弥陀佛的成佛;阿弥陀佛的成佛,就是念佛人的往生。往生、成佛,一对一,绑在一起的。

第十九愿是靠自己,靠自己发菩提心,以自己的根机,修种种的功德。这个根机,不管是圣人的根机、凡夫的根机、锐利的根机、低劣的根机,随他所修功德的大小深浅,回向往生,阿弥陀佛就来迎接他,所以十九愿跟阿弥陀佛基本上是没有关系的,只是因为他回向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才来迎接他。

因此,我们可以说,阿弥陀佛的成佛主要是为十八愿的人所成就的,成佛之后,同时间接接引不是专念弥陀、专靠阿弥陀佛的众生,使那种众生也能往生极乐世界,不然修其他法门就不能往生了。

所以十九愿跟十八愿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一个是跟阿弥陀佛不分开的,阿弥陀佛为这种众生成佛的;一个跟阿弥陀佛是分开的,是本来没有关系的,是发愿能让阿弥陀佛临终来迎接他的。

大利无上

同时第十八愿是直接从第十七愿而来的,听闻十方诸佛赞叹这句名号不可思议功德;第十九愿就不是,随他自己的根机,所修的功德,他所修的功德跟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功德是完全不一样的。阿弥陀佛的功德,是佛的功德,是无漏的功德,在经典上就说,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而《无量寿经》显示第十八愿念佛功德就说:

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所以念佛是无上的大利,无上的功德。

我们要知道,我们这种凡夫自己所发的菩提心大部分都是虚假的,这个跟阿弥陀佛真实而不可思议的功德相比,那是不能比的。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出世间法,是真实的功德,不可思议的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所修的顶多五戒十善,可见这里所讲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乃至八宗兼修、八宗兼弘都不能跟这句名号相比,所以只要专念弥陀名号就远远胜过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功德了。

十八愿成就文

所以第十八愿成就文就说,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成就文就是在解释第十八愿,因为阿弥陀佛已经成佛,表示第十八愿的功能已经展现了,有它的力量了。所以只要依照第十八愿,就会得到这个果报。这就是第十八愿成就文。

第十八愿成就文前面是第十七愿的成就文,说:

十方世界,无量诸佛,皆悉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接着就是第十八愿成就文,众生听闻到十方诸佛咨嗟赞叹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这句名号,然后乃至一念,乃至你临终才听到,才一念念佛,一念靠佛,当知此人,「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不退转

这个人当下就往生极乐世界,就不退转。不退转有三种,这里的不退转是不从成佛的境界退转下来,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当下就不退转,而且当下一生补处。因此《阿弥陀经》就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一生补处,就是等觉菩萨,等待成佛的那个阶位。

太子喻

这就好像太子等待登基成为皇帝一般。他还没有登基之前,在东宫称为太子。父皇如果退位,他就登基了。所以他是有国王的资格,但是在等待时机。我们往生极乐世界都有成佛的资格,但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是在那里成佛,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所以我们在极乐世界即使有跟阿弥陀佛一样的无量光无量寿,还是降下一位,跟观音菩萨、势至菩萨一样称为一生补处的菩萨。

芬陀利花喻

所以《观无量寿经》形容、赞叹念佛的人说: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花,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念佛人就是人中的芬陀利花,这种芬陀利花就是佛的代名词,佛就是人中的芬陀利花,我们念佛人已经被赞为芬陀利花了,因为我们念佛人必定往生,而且极乐世界是成佛的境界,所以必定成佛。因此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我们殊胜的朋友。

胜友解

然而,我们还是贪瞋痴的凡夫,还有情绪,还会发脾气,凡事不平不满,发起脾气就好像刮大风下大雨。只因为我们念佛,等觉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成为我们的朋友,因为我们是个念佛人。反之,如果我们不专依念佛,我们杂修杂行,就不是这样。所以十八愿跟十九愿,身份功能完全不一样,你看成就文就说了: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
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当下就具足往生的身份,当下就不退转。所以这一段文是在解释第十八愿,不是在解释第十九愿。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他虽然发心,虽然学习种种的法门来回向往生,事实上他还是有漏的,有烦恼的,因为没有专依靠弥陀,他并没有获得「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的那种身份。

 

有关信心

念佛有种种的利益,证据在哪里?我们编有《念佛感应录》〈第一集〉到〈第三集〉,琳琅满目种种事迹都有,你一方面了解道理,一方面看念佛的感应事迹,互相印证就能够起信。

因为人都有佛性,佛性当中有慧性。书看多了,有道理还是没有道理,你就会思辩、会判断。如果你又不懂教理,又不知道这些事证,当然就会打一个问号。真的这样吗?看到阿弥陀佛的人是极其少数的,但并不表示我们没有看到就不存在,只是我们还没有因缘,但总有一天会看到,我们临终的时候就会看到阿弥陀佛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