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凌波居士
总目录
第一章 缘起
第二章 释疑
第三章 释迦世尊传略
第四章 佛教在华弘传概要
第五章 佛教的世界观
第六章 佛教的人生观
第七章 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理
第八章 人天乘与大乘佛法
第九章 学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
第十章 专介净土
第一章 缘起
过去的多少年中,我一直是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我站在信仰的十字街头,可佛可耶,不佛不耶——多少耶教人士拉我信教,我因对新旧约的理论不能接受而无意起信;在我生活环境中没有佛门善知识可资亲近,因而我对佛教的情形也一无所知。但在两年多前,我却因于无意中读了一篇梁任公写的《佛陀时代与原始佛教教理纲要》的文章,而引起了我研读佛经的兴趣。由此使我发生正信,皈依三宝,成为一名佛门在家弟子。这些机缘,我在菩提树一零三期写的《学佛与信教》一文中叙述过。
皈依三宝以来,在求知的领域里,我象是穷汉掘到了宝藏。于浩如烟海的佛经里,我日以继夜的发掘,探求。虽然时日未久,所获有限,但尝一勺而知大海之味,在发掘的过程中,使我感到佛法的高深圆融,博大精微。可以破除我的迷惑,拯救我的慧命。因之在进修的路程上,我不敢稍有懈怠。我除了自己进修外,并将我获知佛法的好处不欲自秘,时时向我的朋友亲属们言讲,希望他们也能发起正信,皈依佛门。这一切,在我说来,我感到我是由迷入悟,走上人生的正途。但在部份朋友的眼中,却以为我是由悟入迷——对佛教着了迷,走到消极逃世的路上了。关于这一点,我原不想辩白。本来,这个社会上任何人对自己的行为都是自以为是的。我觉得我信佛是对,别人觉得讥笑我信佛也是对。既然如此,只可说是迷者自迷,悟者自悟,似不必再说什么了。但我顾虑到一点,我因怕这些人以为我着迷,进而误解到佛教是使人迷信的宗教。因此我想把我所了知的佛教的内容介绍出来,给这些朋友们作个参考,这是我写本文的最初动机。
另一方面,在我没有皈依三宝以前,我自己没有宗教信仰,也不大注意别人的宗教信仰,同时也很少同别人谈到这类问题。自我皈依三宝后,因时时想把佛法的利益介绍给别人,所以常向朋友同事们宣扬佛法的博大圆融,普救众生。希望引人起信。由于这些机缘,使我发觉到社会上,对佛教歧视的,对佛教误解的,对佛教极为陌生的,以及名为佛教徒而不了知佛法的,不是佛教徒想了知佛法而无机缘的人,竟比比皆是。由于这些人士太多,于是把什么落伍,迷信,消极,逃世等名词,全加到佛教的头上来。偏偏佛教是一个以慈悲为本,忍辱为行的宗教,任由外界怎么说,佛教徒既不辩驳,也不解释。这就使社会上对佛教的误解愈来愈深了。 社会人士对于佛教有意或无意误解的,经我分析,约有下列几种:
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另一类是盲从的。前者是胸存成见,故意诬蔑的。后者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前者如外教的传教者,为了自抬身价,不惜颠倒黑白,对佛教加上落伍,迷信,消极,逃世等帽子,以表示自己宗教的进步与科学。后者是一部份人云亦云的外教信徒,觉得“月亮是外国的圆”,既然外国的牧师神甫都说佛教落伍迷信,想来佛教大概就是落伍迷信的。但你若问他佛教到底怎样的落伍,如何的迷信他是一句也说不上来。因为他本来对佛教就一无所知啊!一位在医学界颇有声望的人士问我:“你怎么会信了烧香念经的佛教?”不用说,他是耶教人士,他以我一个受过新教育的人不信耶稣而颇引以为憾。我问他:“信佛教到底有什么不好?”他说:“由人类进化的趋势看,宗教要由多神归于一神。”我向他解释神是神,佛是佛,根本是两回事。由多神归于一神,终究仍是信仰他力的宗教。佛教是要人信仰自力,众生皆具佛性,任何人皆可修持成佛的。他左听右听,听不入耳。弘法要契机,话不投机,说也无用,也只得罢了。
二、对佛教误解的人:
这种人,也许并不反对佛教,但因对佛教的真面目没有认识,错把神道设教,祭祀拜拜等以为就是佛教,以致闹出许多误会来。尤有甚者,有些人把神棍敛钱,甚至于张玉姑显灵这些无聊的事都扯到佛教的头上,这真是解释不清的误会。
数周前,一家报纸上登载了一则花边新闻,标题是:“千斤大猪,菩萨有福。”内容叙述某乡某某宫的某大帝生日,乡民宰了一头千斤以上的大猪祭祀,于是记者先生就给加了个“菩萨有福”的标题。我想这位记者先生在常识上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他误把神道的大帝当作佛教的菩萨。第二,他不了解佛教的基本精神就是众生平等,戒杀素食,菩萨是不吃肉的。于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作了如上的报导。新闻纸上既有这种误解的离了谱的报导,也就难怪许多社会人士把神道和佛教混合在一起了。
三、对佛教陌生的人,
社会上还有些人,或为衣食奔波,或为事业忙碌,终日里让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占去了整部的时间。在他们的脑子里,根本没有宗教的印象。我曾和一位商界的朋友谈起信佛的问题——他实在是个忙人,他要处理公司大小事务,应酬官商各界人物,白天有饭局,晚上有牌局,难得他有那份闲情陪我谈佛。我费了半天唇舌,他为了表示对佛教不太陌生,他问我:“佛教里,是不是西天如来佛最大?”亏得他看过《西游记》,否则,恐怕连如来佛三个字对他也是陌生的。
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信心难起。”佛教在我国流传了两千余年,佛学自南北朝及隋唐以来,影响了,也充实了我国的文化。而今日社会上,大部份人对佛教陌生得竟一无所知,这不仅令人为佛法悲,更令人为我国文化悲。
四、名为佛教徒而不知佛法的人:
这种人,披着一件佛教的外衣,自称为佛门弟子。他们也拈香,也念经,也抽签,也扶乩。他们利用农村间斋公斋婆愚夫愚妇的无知和迷信,藉机敛钱。他们的庭堂里,是真人仙姑与菩萨并列;他们在修持上,是运气导引与念咒并进。这种四海一家式的法门,如果他们不提佛教二字,也就罢了,怎奈他们偏把佛教徒的招牌挂在口上,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佛教叫屈了。
五、非佛教徒想了知佛法而无机缘的:
这类人相当多,也最值得同情。这些人多是知识分子,在观念上知道佛教的教义博大高深,与我国文化有密切关系。很想了知一点佛学大意,但觉苦无机缘——一来难遇到佛门善知识引导;二来也找不到适当的书籍阅读。即是找到了佛经或佛门初机书籍,一时也看不出头绪来。以致因无机会了解佛教,而不能发生信仰。
我有一位自美国归来的朋友,和我谈起宗教问题时就有这种感觉。他说:“在国外,常有些西方朋友问起我的宗教信仰,我告诉他们我信佛教——我的家庭中历代都是敬奉观世音菩萨,我当然也算是佛教徒。但他们问起我佛教的教义和佛教内部的情形,我一句也答不上来。回国后我想找点佛教书籍看看。但跑了许多家书店也买不到。”接着他又问:“到处都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宣传品和函授资料,为什么佛教没有呢?”
这位朋友因职务关系最近又要出国,我已寄了一部份初机佛学书籍给他看。但愿他这次在国外,如再有人和他谈到宗教问题时,他可以辩才无碍地说出一套来。
我和另一位教育界服务的朋友谈到佛教问题,他说:“不行,没办法,早先我很想知道一点佛教的情形和佛经的内容,我曾向一位持斋念佛的长辈亲戚请教。那位老太太说不出来,只送了我几本书。记得是一本《禅门日诵》和几册什么经。我看来看去,愈看愈糊涂,这就打消了我信佛的念头。”
像上述这些例子,多的举不胜举。这使我感到今日社会上,对佛教误解的,陌生的人士实在太多了。用什么方法使社会人士对佛教有个初步的正确认识呢?这是我时时思惟探求的一个问题。
佛法的高深圆融。博大精微,是世界学者所公认的。即使是不信佛教的知识分子,也都承认佛教的理论正确与伟大。但佛法惟其微妙,则难于领悟;惟其高深,则不易了解。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且名相特多,辞意艰深。这对一个国学修养稍浅,且与佛教素无接触的人来说,要想骤然在言含万象,字包千训的佛经中找出点头绪来,实在是难乎其难。这好比摩尼宝珠,光芒万丈。惟其光彩夺目,逼人视线,使人反而不易辨认出宝珠的真面目。
用什么方法才能使社会人士对佛教有个初步而正确的认识呢?我想最简便的方法,莫如写一本介绍佛教概略内容的小册子来,供社会人士阅读。本来佛学初机入门的书籍,古今大德已写的很多。有的专述净土,有的单论禅宗。有的只谈因果,有的戒杀劝善。但这些书,多是用词意高深的文言文写的。若要找一册用现代的语言文字,介绍出佛教的源起流传,佛法的概略内容的书籍,并不多见。因此,我发愿把这本具有上述内容的小册子编写出来,给社会上不了解佛教的人作参考,这是我写本书的缘起。
在佛法大海里,我所了知者不过是一滴飞沫之微。以简陋肤浅如我者来写这滚大题目,实在是不自量力。不过我想,向社会上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介绍佛教,若由佛门幼稚园学生如我者来介绍,或可收点浅近易解之效。所以我大胆的把这册书写下去。
邦国多难,佛法衰微。异端邪说,充斥社会。是以弘扬正法,挽救世风,佛门弟子,人人有责。笔者此文之作,旨在抛砖引玉。尚祈佛门大德,不吝赐教。普愿一切有情,共登佛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更多文章:佛教网 > 佛教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