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曲终人散,月上西楼

曲终人散,月上西楼 成峰法师 江南的雨水,总是那么及时、温和、恰如其分,来得不紧不慢,给静修营的结尾多少增添了些许色彩,类似中国水墨画,浓淡相宜,饶有趣味。 两百人,来自十几个省市,

曲终人散,月上西楼

成峰法师

  江南的雨水,总是那么及时、温和、恰如其分,来得不紧不慢,给静修营的结尾多少增添了些许色彩,类似中国水墨画,浓淡相宜,饶有趣味。
   两百人,来自十几个省市,带着不同的人生经验,在这个园子里,共同生活了近一百小时。言语的接触、目光的对视、心灵的碰撞,为生命留下一段难忘的经历。
   《心经》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就是再不济也会调侃一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至于其中的真意深意,也就没有几个人乐于深究了。
   还记得十多年前,在送别人的新年贺卡上写下上述八个字,对方回答着实令人啼笑皆非。那个已婚女人居然说出“不要太黄”的搞笑言词,的确让人回味。
   如今,过去很多年了,大家的理解有没有变化呢?是否触及经文的核心呢?
   讲台上,法师娓娓道来,语言平实、说理透彻、明晰;讲台下,营员们全神贯注,思维义理、会归内心。
   站在一个角落,望着一期法会的始终,思维着《心经》描述的思想,却发现竟然如此相通。
   藉着因缘的假合,促成了一次聚会,使得大家有机会得以了知自己、认识世间,分享人生,最终,却又归于空性大海。
   观自在,据说是对菩萨名号忠实的翻译。国人却一直沿用观世音的称呼,听起来更加具有母爱的温情。相反,观自在稍微有些理性与超越,自然,造就凡人与菩萨的距离。
   那么菩萨与凡人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遥远?
   《心经》上有几种说法:
   1、凡人在此岸,菩萨则不拘彼此;
   2、凡人生活在五蕴实有的旋涡中,而菩萨已彻底明了色空不二的真相;
   3、凡人内心躁动,无法平衡,菩萨超越痛苦,心无挂碍;
   4、凡人以我为生活中心,菩萨以无我慧为人生原点。
   相较之下,两者间的区别跃然而出。
   突然觉得,其实《心经》叙述了人间百态。当然,它的确是浓缩版的记录。
   几个简单名相——五蕴、四谛道尽人生的沧海桑田,六根六尘勾勒出人与世间那纠缠不清的联系,而六识却又话尽平生许多遗憾。
   自然,不明事理的后果只能戴上无明的帽子,一黑到底。
   无怪乎世尊一路说来,层层解缚。临终,还用家乡话苦口婆心唠叨几句——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