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世时,有一位婆罗门生了个儿子,取名阿保,父母请看相师為阿保看相,结果这孩子其貌不扬,无一相好,註定一生薄福潦倒。父母因此对无福的阿保毫不怜惜疼爱,但仍勉强将阿保抚养长大,到十二岁时,父母认為阿保可以独自谋生,而将阿保逐出家门,可怜无依的阿保有家归不得,流浪街头,靠乞讨為生。 一日,阿保行经祇洹精舍,释迦牟尼佛因愍念阿保的遭遇,便请阿难尊者前去问阿保是否想出家?阿保非常欢喜地答应了。佛以手摸阿保的头,阿保的鬚髮即自然落地,且袈裟著身,佛為他取法名為罗旬踰。 当时的僧眾每日皆分成五组出门托钵乞食,而罗旬踰所属的组别每每托空钵而回,佛则请乞到食的比丘僧分食给罗旬踰等人,如此接连好一段时日。目连尊者心想:再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比丘僧自食已不足,又得分食与他人,怎能有人托空钵而回?我如果和罗旬踰同行,一定能化缘到食物。佛知道目连尊者的想法后,便安排罗旬踰和目连尊者同组。 目连尊者和罗旬踰沿户托钵,然而挨家挨户都乞不到食,即使目连尊者以神通力飞经几百亿个国家,仍然托空钵。目连尊者心想:今天必定没饭吃!此时罗旬踰极為飢饿,便留在恒河边,目连尊者则回到祇洹精舍,佛陀即将钵中所剩的食物分给尊者,尊者面带疑惑地问佛:我现在非常飢饿,即使将整个须弥山吞下,恐怕还不能饱足,这少许的饭,怎麼够吃呢?佛告诉目连尊者,不必担心不足,於是目连尊者便安心地食用,等目连尊者吃饱后,佛钵中的食物并无丝毫减少。 此时,舍利弗尊者想到罗旬踰还没吃饭,必定飢苦不堪,於是稟告佛,愿将所剩的饭菜分给罗旬踰,佛说:我并非吝惜这些饭菜,但由於罗旬踰宿世的因果使然,这不是他所应得的,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分食给他。舍利弗尊者便前往恒河边,分食给罗旬踰,罗旬踰才接过手準备食用,一不小心,竟然将钵打翻,所有饭菜都散落恒河中,随流而去。 罗旬踰因此返回精舍静坐思惟:每当我与比丘僧同行托钵,都是空钵而回,舍利弗尊者慈悲将佛吃剩的饭给我,自己却不小心将钵打翻,实在是无福消受,这都是自己宿世的因缘果报所应当承受的。罗旬踰如是一心专注思惟,而尽除心中一切烦恼垢染,证得阿罗汉道,明白一切都是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所感,因此罗旬踰吞下地上所抓起的一把泥土,便入了涅槃。 此时眾人都很想知道,是何等恶业令罗旬踰一生贫困不得食?但又以何因缘令罗旬踰能值遇佛世而证道果?佛陀即為大眾说明过去的因果。 在惟卫佛时,罗旬踰是个心怀慳贪,吝惜不捨的人。一次用餐前,他脱下衣服舖地,惟恐饭粒掉落地上。此时有一沙门托钵前来化缘,慳吝的罗旬踰捨不得布施,便以手捧一把土放入沙门钵中,此沙门仍慈悲為他祝愿:愿你早得解脱。罗旬踰因轻慢三宝的缘故,长久轮迴於六道生死中,受苦无尽。虽因沙门的祝愿,今能得道,但仍无福得食,因而食土入灭,当时受土的沙门就是今日的舍利弗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