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线讯 中唐时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同时也是佛教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坛受到佛教的影响也十分巨大,一些著名的文人如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元缜等都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柳宗元是文坛上杰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中广与释门交游,所以其文学创作无论是在思维方式还是在风格意境上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取得了特殊的成就。柳宗元存诗不过一百数十首,但却极受后人推崇,宋代著名诗人评论家刘克庄曾说:“如柳子厚诗,……得一二首似之,足矣。”(《后村诗话》)可见在我国诗坛上的影响力。同样,他的诗歌也受到了佛教的浸染,在抒发身世之感、纵情山水之乐的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禅机。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他在幼年时就受家庭濡染,10岁左右开始习佛。入朝后,柳宗元仕途顺利,但随着永贞革新的失败,他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晚年又被派往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做地方官,这实际上是两次放逐,对于柳宗元一生是重大的打击。但柳宗元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即使在经历挫折后仍然保持着执着、乐观的精神。他常以屈原自喻,“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在被贬黜的生活中,柳宗元仍然持有一份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心境,可以说是得益于佛教信仰的支持。在永州和柳州,远离了政治的喧嚣,他有机会结交许多方外僧人,同他们参禅论道,汲取了佛教义理积极的方面,奉佛的心理更加坚定。与此同时,佛教的信仰也影响到他的生活情趣与审美意象,并同时渗透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如下面这首《渔翁》,便是一首清淡秀丽、禅意幽远的小诗,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效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三韵七言古诗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作于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谪永州之时。全诗不用佛语,而确得禅机。第一二句“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写渔翁夜里就在永州西山的岩石旁住宿,清晨汲取清澈的湘江水,燃烧楚地之竹柴烹煮早饭。傍,靠。西岩,指湖南零陵县南面的西山。汲,打水。湘,指今湖南省境内的湘江。楚竹,楚地的竹子,实指江边的竹子,永州古代属楚国,故以楚代永州。前两句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从夜晚到天明的情况,用“西岩”、“清湘”、“楚竹”勾画了渔翁远避于尘世、浑融于自然的生活环境,又借拂晓的一缕炊烟点明江边确实有人,创造出一种缥缈神秘的氛围。接下来,三四句写清烟薄雾散去,晨光熹微,但江面仍然一片宁静,不见人影;忽然传来了一阵摇橹声,打破了江上的沉寂,青山绿水倏尔变得明朗起来了。烟,既指渔翁清晨燃竹的炊烟,也指江面上如烟的晨雾。销,通消,消散的意思。欺乃,象声词,形容摇橹声,也指渔歌声,唐代湘中棹歌中有《欺乃曲》。这两句仍是从清晨自然界的变化人手,清早江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江边人家的炊烟便和晨雾缭绕在一起,随着太阳的升起,烟雾渐渐散去,在这一片朦胧之中,仍不见人迹。“烟消”句不仅写出了晨幕迷蒙的江面实景,同时也为下文预留地步。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现实听觉与视觉的通感和交织,刚刚还是一片烟雾渺渺的江面上,忽然传来了撑船的摇橹声,立刻打破了江面的静谧,青山流水忽而朗润起来了。“欸乃”句写山水空阔明朗之状,在烟雾茫茫的江面之上,船橹不仅打破了自然的沉寂,而且也点明了江面上人——渔翁的存在,是渔翁在撑船,才使静谧的江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一句诗中仍没有对渔翁的形象作直接描写,仅借其声显其人,借以衬托渔翁如神仙般飘忽不定的踪迹,意在显其自在逍遥、无拘无束的本性。三四句可说是一幅“有声画”,用荡漾着船橹声的淡雅山水图把清晨江面的变化细致、曲折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从侧面映衬出渔翁任性适意、不受拘束的生活,并给读者预留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循声去遐想放浪山水、超脱自由的渔翁形象。最后的第五、六句,更是本诗深意之所在,回头望去,流水似从天边奔涌而来,山岩悠然飘动的白云好像在追逐江中的小船。天际,天边,这里指从远处看到的天水相接处。中流,水流的中央。无心,随意,自由自在,形容白云自由自在飘动的样子,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而出岫”句。当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令归田返乡,借“云无心而出岫”句写出自己投身自然,安闲恬适的心境。柳宗元在袭用此典的同时也融人了自身对禅的理解,借此来表达自己对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欣羡: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当时湖南正是禅宗兴盛之地,他多年居住在寺庙里,与当地的不少禅客有来往,他晚年所作《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中明确地表现了对禅的理解和赞赏。所以,诗句中的“无心”也是借禅意来表达自己无所挂碍的心境。禅家讲“无心”,即心无所取、无所住,是指排除一切欲念,悟得我、法两空,心不执著于外物,才能体会到佛家的智慧,达到禅的境界。实际上是借此强调一种任运随缘的生活,表现诗人的超世脱俗之趣。另外,最后这句体现了诗人达到的“无我之境”,在对奔腾江水和自在白云的描述中,巧妙地融情于景,把无欲的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淡远的景物之中,从而产生一种物我浑化的“优美之境”。 柳宗元怀一腔热情投身到永贞革新中去,但却获罪被贬谪永州。但他并没有消沉,他汲取了禅宗任运随缘的积极一面,放情山水,使被压抑的精神得到解脱,以乐观的精神执著于理想,向往自由的生活,表现了他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这首诗名为渔翁,但全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渔夫的形象,只是借炊烟、摇橹声传达出放浪山水、远避世事的渔翁的一股风神。也正是通过忽隐忽现的渔翁,诗人抒写了他超世放旷的人生的理想,也体现了诗人无欲无求的恬适心境,这也正是禅者的境界。人生的挫折在所难免,当困难降临时,世俗中的你我,是否能够象柳宗元这样保持这种“无心”的乐观精神呢?(信息来源:《世界宗教文化》) 编辑: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