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坐禅时,得到如此的体验之后,你便能理解到哲学上所讲的理念或本体是什么了,现象的存在,又是什么了。因为,一切现象,是本体的浮面或表层。以肤浅的观点看起来,一切现象,虽然千差万别,各有不同的性质,实际上,现象的差异,并无碍于本体的完整。比如,我们所处的地球,虽有无法计算其类别的动物、植物、矿物,或气体、液体、固体,不断地在生灭变异,这是地球的现象。若从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看地球,它仅仅是一个物体而已。只要我们能有机会摆脱自我或主观观念的束缚,站在全体的客观立场,来观察一切现象,就会把对立和矛盾的观念打消。假如再将本体和现象,用一棵树来作比喻,树,无论大小,若从树叶或树枝的各个立场看,它们是有差别的,叶与叶之间,枝与枝之间,也会发生互相磨擦的现象,若从树的根干的立场看,不论是树的那一部分,无一不是统一的整体了。 在这第二阶段的过程中,能使你体验到,你不仅是孤立的个别存在,你是普遍地存在于深广无限的宇宙之中,你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存在了,对于环境的不满、忿恨、喜爱、渴望,也即是排斥和追求等的心理,自然消失,你所感受到的,乃是宁静和充实,因为消除了自私的小我,能把一切人和一切物,都视为由我的本体所产生的现象,所以爱一切人和一切物,如同爱护小我一样,这就是一般大哲学家的心量了。 当然,一切伟大的宗教家,也必定曾经有过这第二阶段的体验,当他们从小我的境域中解脱出来之后,发觉自己的本体,即是全体宇宙的存在,自己与宇宙万物,无二差别,万物的现象是由他们的自体衍生出来。他们有责任爱护万物,也有权力支配万物,好象我们有责任爱护自己所生的子女,也有权力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财富一样。这就形成了神与万物之间的关系:把他们从冥想中体验到的宇宙本体,人格化而构成上帝的信仰;把上帝自爱这个大我的观念,具体化而构成救世主或神的使者的使命;把一切现象统一化而认作被创造及被救济的对象。结果,有些大宗教家,以为他们的灵的本质与神是相同的,由神的现实化而成为人,所以他们本身是救世主;有些宗教家,以为他们的灵的本质虽与神相同而不可分割,他们的肉体的现象,则为奉神之命而来世间传达神意的使者。 一般的哲学家或宗教家,到了第二阶段的顶峰,便会觉得他们的智慧是无限的,力量是无穷的,生命是永恒的了。但是,“我”的范围越大,自信心的程度越强;强烈的自信心,实际上就是优越感和骄慢心的无限升级,所以称为大我,所以也并不等于已从烦恼中得到了彻底的解脱。 第三阶段从大我到无我:人到了第二阶段的高峰之时,自觉到“我”的观念已不存在,但那仅是扬弃了自私自利的小我,并未能把本体的理念或者神的实在也否定掉,不论你称它为真理、唯一的神、最高的权威、不变的原则,乃至佛教所称的佛陀,如果你认为它是实有的话,那都不出乎大我的境界,均不出乎哲学及宗教的范围。 必须告诉你,到了第三阶段,才是禅的内容,禅是无法想象的,它不是一种观念,更不是一种感觉,不是可用任何抽象的理念或具体的事物可以说明它的。冥想固然是普通的人通向禅之道路的应经过程,到了禅的门口,冥想的方法也用不上力了。正象用各种交通工具,把你一程一程地转运到最后一个地方,前面是一座高山的峭壁,这座峭壁,向上看不见其顶,向左右也看不见其边际。这时有一位曾经到过峭壁那边的人,向你指着峭壁说,禅的天地就在峭壁的那一面,通过峭壁你就进入禅境了。但是,他又告诉你,你别寄望用什么交通工具飞越它,或者绕过它,或者穿透它,因为它是无限的本身,你不可能用任何方法通过它。 纵然是一位高明的禅师,把学生引到此处之时,也会觉得无能为力了,他虽是过来人,他却不能把你拉过去,正好象母亲饮食,不能使得她的不肯饮食的婴儿解除饥渴的道理一样。这时候,他唯一能够帮助你的地方,是告诉你,把你过去的一切经验、一切知识、一切你以为是最可靠的、最伟大的、最实在的东西和观念,全部解除,连你要进入禅境的希望也得解除掉。 正象你要进入一座特别神圣的建筑物之前,那个守门的人会告诉你,不但不准携带兵器,连所有的衣帽鞋袜也要脱下,不但要一丝不挂,连你的肉体和心灵也要全部解除了,方许你进去。因为禅定是无我的天地,当你心中尚有一丝凭借的时候,便无法与禅相应。所以禅是智者的领域,也是勇者的领域,若非智者,不能相信解除了一切凭借之后,尚有另一个境界会在你面前出现;若非勇者,要把自你有生以来,不论是思想的或知识的,精神的或物质的,所有一切,全部抛弃,是很难做到的。 也许你会问:要作如此大的牺牲,进入了禅境之后,又有什么益处呢?告诉你:当你存有这个问题之时,你是不能进去的,求取利益之心,不论为己或为人,都是有我的境界。中国禅宗的第六祖,教人进入禅境的开悟方法,是“不思善,不思恶”,也就是把人与我、内与外、有与无、大与小、好与坏、烦恼与菩提、迷与悟、虚妄与真实、生死之苦与解脱之乐等等的对立的观念,全部打消了,禅境与悟境才会发生在你的生命之中,使你获得一个新的生命,这新生命是你本来就有而未曾发现过的。 禅宗称它为父母未生你之前的本来面目。这既不是肉体身心的小我,也不是宇宙世间的大我,乃是不受任何烦恼束缚困扰的彻底自由。要进入这样的禅境,并非易事,许多人学了数十年的禅,静坐了数十年,仍然不得其门而入,如果你的因缘成熟,或者遇到了高明的禅师,在他的悉心督促之下,进入禅门,也不困难,他会采用种种使你看来似乎违背常情常理的态度、动作、语言,作旁敲侧击的引导,使你很快地达成进门的目的。 当这位禅师告诉你,你已进门的时候,你才发觉,禅是无门可入的,未入之前不见门在何处,进入之后,门也并不存在,否则便有内外之分及迷悟之别了,若有分别,仍不是禅。在第二阶段时,虽已觉得我是不存在的,而宇宙本体或最高的真理,仍是存在的;虽然承认一切差别的现象,不过是宇宙本体或最高的真理的衍生,而内在的本体和外在的现象,仍是对立的;除非等到一切现象的差别,全部消失而回归于真理或天国之时,才是绝对的和平及统一之外,当现象界还在活动的时候,矛盾和忧患、痛苦与罪恶,仍是免不掉的。所以哲学家和宗教家,虽见到了本体的宁静,却无法驱除现象的混乱。 进入禅境的人,所见的本体和现象,不是两样对立的东西,甚至也不能用同一只手的手背和手掌来作比喻。这是因为现象的本身,就是本体那个东西,离开现象,并非另有本体可求,本体的实在,即在于现象的不实在之中;现象是变幻不已的,没有常态的,这就是真理。当你体验到了现象不是实在的东西之时,你便从现象造成的一切的人我、是非的观念,以及贪欲、忿恨、忧虑、骄慢等的烦恼心中得到解放,你不必追求宁静和清净,也不必厌恶烦恼与杂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