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转载) 自从索马里海盗事件引起全球注意后,我就想到了中国成语“盗亦有道”这四个字。 说到“盗亦有道”,语出《庄子》。古时有个叫柳下跖的是大盗,故又名盗跖。他的弟兄问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跖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瞧,几千年前的盗就给他的后人子孙制定了盗的“论语”。 清乾隆年间,秀州府崇德县令章清是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为官清正廉洁,县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治安环境良好。但邻县却盗案不断,闹得人心惶惶。为加强邻县的治安,章清被调到那里当县令。章清到任后,盗贼销声匿迹。任期满后,章清雇船,离任返乡。章清与送行的百姓一一道别。 这时忽然眼前人影一闪,章清架在鼻梁上的那副近视眼镜竟不翼而飞。当晚,船停泊在一个与邻县交界的小镇上过夜。真是祸不单行,第二天,章清又发现船中的十只大木箱也被盗了。想这章清是一清官,并无家产,只得让船前行。不想三天后,当章清回家登岸,但见自己丢失的大木箱放在岸边,箱顶还有一书信,离岸时丢失的眼镜则放在信上。章清拆信,信上写道: “章大人: 我们是一帮盗贼,你在任时,我们慕你清正廉洁的名声,从未在你管辖的县境内行窃。但是,你离任时竟带走十只沉重的大木箱,不由得使我们对你表示怀疑。于是,我们先窃眼镜再盗木箱,给你点颜色看看。可翻遍所有木箱,你的财产除了书还是书,所有的积蓄尚不足三十两纹银。人们常说,一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可你当了多年的县令,仍一贫如洗。看来你的确是个清官,我们先前多有冒犯,实在抱歉,故特将窃走之物完璧归赵,还望大人海涵。” 原来如此!章清感慨万千:“真是盗亦有道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