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文荼王表明要归依尊者那罗陀。 “大王!不要归依我,应当归依佛。”尊者那罗陀说。 “谁是佛呢?”文荼王问。 “大王!迦毘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出家学道,修道成佛,号释迦文,是您应当归依的佛。”尊者那罗陀说。 “现在释迦文佛在哪里?离这里有多远呢?” “释迦文佛已经入灭了。” “怎么这么快就入灭了呢?如果释迦文佛还在世上,不论多远,我都要去见释迦文佛。”然后,文荼王起身,合掌长跪,发愿今生归依佛、法、僧伽,愿为在家佛弟子。 注释: 一、本则故事前段取材自《增支部第五集第五七经》,后段取材自《增壹阿含第三二品第七经》、《增支部第五集第五○经》。 二、文荼王相传为继频婆娑罗王、阿阇世王、优婆耶王之后的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应与佛陀同辈,传说与佛陀同日生,后来归依佛陀成为在家佛弟子(参考《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第五五六三页)。依《长阿含第二七沙门果经》的记载,阿阇世王为频婆娑罗王之子,弒父夺取王位,而其太子为优婆耶。频婆娑罗王、阿阇世王、优婆耶王之间的关系,经典记载得比较明确,接下来的文荼王,是《阿育王传》、《善见律》中记载阿育王王统中说到的,各典籍间略有歧异。由于文荼王与优婆耶王在位的时间都很短,不知是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叔侄关系。(参考印顺法师著《佛教史地考论》〈佛灭纪年抉择五阿育王中心的王系〉) 三、佛陀入灭的年代,依《善见律毘婆沙》记载:“尔时,阿阇世王登王位八年,佛涅盘。”(《大正藏第二四册第六八七页上栏》印顺法师考为西元前三九○年(《佛教史地考论》〈佛灭纪年抉择〉第一九四页),后来又作西元前四三一年(《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九页)。 四、本则故事前、后段所引的“五事”,最后一事虽略有差异,实则,其内涵是相通的。老、病、死,是一切众生都不能避免的,即使佛陀也没有例外,这是《阿含经》中多处出现的教说。圣者超越一般凡夫之处,不在于不老、不病、不死,而在于面对自己或他人的老、病、死时,不会有忧、悲、恼、苦的心苦升起。如果想像佛──不论是指释迦牟尼佛,还是另指其他什么“古佛”,是不老、不病、不死的,不但与史实不符,也违反经教,更与佛法的心髓──缘起法、三法印相违,这样的思想,抉择为“非佛法”是不为过的。 五、一般凡夫的我们,如果遭遇了自己的老与病、至亲好友的生离死别,心情难有不受影响的。但是,任何忧愁、哀痛、忿怒不平,都无济于事,只是徒然伤身而已,既然没有人能豁免,那就只有随顺了。期望本则故事,能有益于当事人忧悲恼苦的减轻与早日解除,并且能从中体认到忧悲恼苦的“集”──根源,是我执、我爱,早日踏上“古仙人道”。 六、故事末尾,关于尊者那罗陀告诉文荼王佛陀已经入灭一段,南传本虽缺,但依文荼王的年代,判定这是可信的而纳入,表示了本则故事是发生在佛陀入灭以后。这样,本则故事至少提供了两个可贵的讯息:其一,古来佛法的认定,是不限于佛亲口所说的而已。其二,佛经的收集,也不只限于佛陀时代的教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