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1072岁的宝掌和尚(2)

千岁和尚听说傅大士住在双林寺宏扬佛法,特地前往参访。他请问“如何是佛的正法眼藏”,傅大士把十指交叉躬敬地回答说:“两手空空提着锄头,步行的人骑着水牛,人明明从桥上走过,却只见桥在流动而水不流。”。千

千岁和尚听说傅大士住在双林寺宏扬佛法,特地前往参访。他请问“如何是佛的正法眼藏”,傅大士把十指交叉躬敬地回答说:“两手空空提着锄头,步行的人骑着水牛,人明明从桥上走过,却只见桥在流动而水不流。”。千岁和尚又接着追问,“莫不是教外别传?”大士说:“碧水倒映着孤峰,寒潭迎照着明月,你我都不知道它的本源,须弥山就在你的脚底下越过”。千岁和尚与大士居游了数年后,就前往渔浦,攀越赤符、大岩等许多名山胜地,又回到司空山,隐居于古庙之中。高士沈约经过这里看望了千岁和尚,在石上镌书曰:“寒风吹破了故旧的窗纸,片片雪花飘落在供台。把三衣统统都披到身上,仍然象浸到水中一样的冷,还是去捡柴草,拨开地炉深深的积灰,看有没有未熄的火种。”已经是冬天了,千岁和尚应约到了舒城。他邀三祖僧璨大师游罗浮山,参访道家大德葛洪真人于梅花坞的洗耳泉。千岁和尚见了吟诗曰:万顷青山,一分梅花三分竹,行吟住宿,难道只许你仙人独享?”葛洪真人也和道:“禅翁到来的时候,恰好这局棋刚刚下完,茶也煮熟了,岂不好吗?”三祖在旁,轻轻拍掌笑道:“稚川,稚川,你不要故作推辞怕忙碌,还是赶紧去挖笋子来,烧柴草煮饭吃!”说罢三人大笑,这笑声把山上的石头都震落下来,如今,这个落石洞还在梅花村的旁边呢。

此时,唐王朝刚刚开始建立,千岁和尚又回到双峰老祖寺。他说过“我走尽了中国的八百个洲,这座山偏偏可称得上修道之人游访居住的地方”的话。这期间,他礼拜了禅宗四祖道信和尚,逗留请益,并且请他去住持老祖寺。

在一切安顿就绪之后,千岁和尚就北渡黄河至嵩山少林寺,礼拜初祖达摩的面壁崖。接着又北上幽州,游西山,访华严室利尊者于潭柘寺;游历上方山,到真定,礼拜大菩萨,遇见了白足企都仙和尚。千岁和尚和他对话,使他感到真诚挚爱。千岁和尚就带他又回到黄梅,访问五祖弘忍大师于东禅寺,和他们来往十分莫逆,达数十年之久。后因兵扰蕲黄,时局不安,千岁和尚又重返江浙,隐居于浦江与赤岩之间。当时在淀溪,有位朗圣僧,是五祖弘忍的法孙,他平静安逸,独居修行。千岁和尚和他十分友善,经常写信叫白狗送给朗禅师,朗师养了一只黑猿,由黑猿把回信带给千岁和尚。所以唐南康郡王韦皋就此在墙上题诗说“白犬驰书至,昔猿洗钵回”。不久,朗公圆寂。千岁和尚也就渡过涛涛长江,挂笠在会稽云门寺。当时正是唐高宗显庆二年丁巳岁(657),千岁和尚已经是高龄一千零七十二岁了。这年七月七日,他忽然向如光、慧云二位徒弟说了一段偈语:“本来以为没有生和死,今天也要显示生死了,我得去安住于成佛之道心,来生我还要转世再来到这个世界。”说完就闭目入定。七日之后,又苏醒过来,嘱咐徒众说“我灭度之后,你们就在这里修塔供养。日后,会有人来迎接我的遗骨回归中天竺。希望你们要切切注意,不要拒绝啊!”说罢就与世长辞。徒众们谨遵遗命,就在若耶溪的南岸建塔,掩葬千岁和尚的真身。每当风雨交加的时候,墓塔会放出亮丽的光来。到了龙朔二年(662)五月初五日,正好有一位印度僧人来到,环绕师塔顶礼,塔门自动打开,人们看见塔内大师的真身舍利放出耀眼的光芒,宝骨洁白庄严,带有明亮的红色纹理,令人肃然起敬。那位印度僧人祷礼完毕,提起千岁和尚头骨振动着,那全身的骨架关节紧密有系,没有一块散落。印度僧人把骨架放入池中漂洗后,仔细藏入包裹,背负着向西而去。这时,天空云霄中显现出种种瑞相,还隐隐传来美妙的佛音梵曲,多日不绝于耳。洗骨池至今还在舍利塔的左边。

查阅千岁和尚生前所经历的地方有数十余处,处处都已建成了寺庙。唯有黄梅双峰老祖寺最为庄严壮观。因为是在四祖、五祖于黄梅弘扬佛法之前所建,而千岁和尚年岁又最高,所以后人都尊称为老祖寺。

我(行森)现今有愧的住持老祖寺,在瞻仰顶礼这位古德的时候,就象瘦粼的竹子,面对大风吹来无力站稳,令人胆颤心惊。是啊,这数千年来,有多少名山大川中的寺院丛林,在建后又遭毁坏的,推想着也不知道有多少。然而在这里却是殿阁檐楹,开朗完整,吐云吞月,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毁,乃至于周围泉石松竹都蕴含着当年的古貌,如若不是有千岁和尚的高德,如何能够得到象有神灵般的护卫呢?行森常常阅读五灯、祖传,其中对于千岁和尚的记述都过于简略。正好我因为住在深山,闲暇较多,所以就详细察阅考证象《古会稽记事》、《唐汇搜奇》、《白氏类林》、《罗浮旧志》、《天台会纂》、《法苑珠林》、《雁荡集》等书目,将其中有关千岁和尚生平行实的内容记录下来,恭写成文。以有益将千岁和尚苦修道行的榜样,如日月高照,使后世来人能有所借鉴啊。

行森顶礼,谨作赞词:

怀悲愿,露古颜。孤筇直过万重关,竿头风月滩滩别,足底烟霞处处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