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记载的21位大阿罗汉

法华经,大阿罗汉

1、阿若憍陈如: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树下证道后,即以妙观察智观察,知道要先度在鹿野苑的憍陈如等五人。他们五人随佛一起出王宫,照顾佛的生活起居,一起学习解脱之道。他们主张修苦行,认为苦行能得道,过着日食一麻一麦的生活。因为佛接受了牧羊女的羊乳,认为佛改变了初衷而离开了佛。

憍陈如还是金刚经中提到的肢解忍辱仙人的歌利王,而那个忍辱仙人就是佛的前身。当时,歌利王带著一班宫女到山里打猎。宫妃们见到修道人在山洞里打坐,感到好奇,就围着他问常问短。歌利王以为是修道人在引诱他的妃嫔,于是就把修道人的手足四肢一一割下。割完后,歌利王问:“你心里恨我吗?”修道人答:“我不恨你。”歌利王问:“何以为证?”修道人说:“我如果没有嗔恨心,我的四肢会再长出来。”话音刚落,手足果然恢复如初。歌利王惊讶得立即忏悔,请求原谅。修道人就说:“你是来考验我的,帮助我成就道业。将来我成佛时,第一个要度的就是你。”“阿若”就是解本际,也叫最初解,即是最先得度的人。

这位大阿罗汉告诉我们,无论你的罪业多么严重,包括出佛身血,只要忏悔罪业,改邪归正,一心向道,一定能得到解脱。佛法无边,回头是岸。佛的大慈大悲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摩诃迦叶:“摩诃”是大的意思,“迦叶”译为饮光、光波(“叶”字音“摄”)。因为身上有金光,而且能隐蔽其他所有的光,所以叫饮光。

他怎么会有这个光呢?有个故事:他的妻子(紫金光比丘尼)在往昔是个很穷的女人。在毗婆尸佛灭度之后,有人为佛造塔塑像,但时间一久,塔倒像坏。这穷女人看了之后就发心要重新建庙塑像。于是她各处乞钱,把乞来的钱换成金子。辛苦了十九年,也积下了很多的金子,她就请一位冶金师来帮忙塑像。这位冶金师就是摩诃迦叶的前身,当知悉她如此辛苦地得到这些金子时,十分感动,就答应和他一起来做这件事。两人共同把庙与佛像都建好后,金匠就向穷女人求婚,穷女人也很欢喜地答应。因为给佛装金的缘故,两人身体都放金光。

迦叶一出生,身上就有金光。当他长大时,他父母给他张罗婚事,他不想结婚,就搪塞说:“我身放金光,要找个女人身上有金光的,才可以结婚。”本来是难为父母的话,谁知父母真找到了身上也放同样金光的女子。两人结婚后,也没有行淫,而是各自修道,后来又一起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摩诃迦叶是禅宗的第一代祖师,他现在还在云南鸡足山打坐入定,等弥勒尊佛下世时,要把释迦佛的衣钵交给他。这鸡足山时常有三种光:佛光、金光、银光。谁若真有诚心,到鸡足山拜迦叶尊者,不但可以见到光,还可以听见钟声。这钟声是自己响的,在几百里外都可以听见。

大迦叶在佛的弟子中是最年长的,专修苦行。有一次,佛在说法时,特地分了半边座,叫大迦叶与他共坐。这时迦叶已很老,大概有一百四十五岁。佛就向迦叶说:“你年纪太大了,不要再行苦行了,吃点好的、穿点好的,住在较舒适的地方吧!”可是迦叶并没有听佛的话,他仍是照样行苦行。因此佛深深地赞叹道:“他能这样行苦行,我佛法一定会久住于世。”

摩诃迦叶在佛的十大弟子中是苦行第一。所谓苦行,主要是:一、穿百衲衣。百衲衣又叫粪扫衣,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破衣烂衫。穿上这衣,可以息灭贪心。其他比丘看他穿得如此简朴,也会发起道心来修道。二、日中一食、过午不饮浆,连茶和水果都不可以吃,只可以喝水。三、树下住,而且不能在每棵树下住超过三天的时间。四、冢间住,冢就是坟墓,在坟地里坐著修道,觉悟无常,破除执著。五、夜不倒单,常坐不卧。等等,共有十二种,叫“十二头陀苦行”。“头陀”是梵语,中文叫“抖擞”——抖擞精神,就是不怕苦难,越困难越有勇气。

3、优楼频螺迦叶;4、伽耶迦叶;5、那提迦叶:

这三位兄弟在未皈依佛之前,都是拜火外道。他们认为火是最神圣的,是万物之母,所以专门恭敬火,向火叩头顶礼。

“优楼频螺”是梵语,译为木瓜林,因为他喜欢在木瓜林中修道。他与他的五百弟子住在尼洛迦河边。再往河下游走,住著他的两位弟弟。“伽耶”译为城,或象头山,他有三百位弟子。“那提”译为河或江,他有二百位弟子。所以迦叶兄弟们共有一千位弟子。

佛欲度迦叶兄弟,就得先破他们的邪执,于是请求住他的山洞。优楼频螺迦叶说:“那里有只凶猛的火龙,它会把你烧死的。”佛说:“不会的。”就到那个山洞里住下了。果然半夜时,一只大火龙出来,口喷焰火,想把佛烧死。可是佛已入到火光三昧中,一点也不受伤害。佛又以神力摄龙于乞食钵里,为它说法,龙皈依了佛。

优楼频螺迦叶真是太惊讶了,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就带著五百弟子去皈依佛。当他两个弟弟听到哥哥已出家成为比丘时,他们也都发心出家,与五百弟子一同加入僧团。不久,三兄弟都证到果位。

6、舍利弗:译为汉语是鹙子,又叫珠子或身子。因为他母亲叫鹙,他母亲的眼睛又好像珠子一般,故也叫珠。因为他是他母亲的儿子,所以又叫身子。“弗”即子之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