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定(布楚仁波切)(2)

(二)、正住心时,又应配合六力,四作意而修。关于六力:①听闻力,未入定时,常常自己不能觉知昏沉和掉举等相,进入初住时,心虽能暂住所缘,但刹那顷,始觉知昏沉和掉举接二连三而来,此时苦于妄念多,住缘力弱,

(二)、正住心时,又应配合六力,四作意而修。关于六力:①听闻力,未入定时,常常自己不能觉知昏沉和掉举等相,进入初住时,心虽能暂住所缘,但刹那顷,始觉知昏沉和掉举接二连三而来,此时苦于妄念多,住缘力弱,但有时又能刹那顷住于所缘,此乃是由听闻教授之力而产生的,故名听闻力。②思惟力,进入二住时,因初住耳闻所缘之名,加以思维后,故能在一串念珠之久住于所缘,但是沉掉之力仍强,不过较初住时略好些,故为思惟力。③忆念力,在初住时,沉掉如水流不断而来。在二住时,沉掉是间歇而来,沉掉来时亦不能立即觉知,依入定和未入定两端来说,其多数是处于未入定之中。进入三住时,沉掉产生时便能立刻觉知。进入四住时,沉掉将产生时便能预先觉知。所以到了三住以上时,入定的时间占多数,沉掉之过患逐渐减少,这是由忆念力之功德所产生的,故名忆念力。④正知力,进入五住时,能生微许之轻安,但是尚有昏沉之微细相,此时除掌握正念外,还应对修定之功德生起爱乐,稍举其心故名正知力。六住时尚有掉举之微细相,此时应以正知力观察是否有微细的掉举存在,并作对治,故名正知力。⑤精进力,进入七住时,虽然没有沉掉之微细相,但沉掉之习气尚在,故用精进力断除此习气。进入八住时,已没有沉掉之习气,为使住于正确的清净寂止之中,应用精进力,不使习气再生,故名精进力。⑥串习力,进如九住时,能专住于所缘,无有沉掉,可以完全不用加行之心,任其自然,此时若再用力观察有无沉掉,反而加药成病,故应单纯住于串习力为好。串习力就是正知和正念二力已达成熟而成串通之意,故名串习力。

其次四运转作意,所谓运转作意,就是有功用的运用意识使心住于所缘。此有四种:①励力运转作意,在初住心和二住心时,因为初二两住各种过患势力尚大,心不能住于所缘,故须运用意识推动其心,使心住于所缘。②有间缺的运转作意,三住至七住中时,心虽已住于所缘,但仍有沉掉干扰,不过不是接连不断的来,而是时来时止有间隙,故对它亦须随来随断,有间隙的用意。③无间歇的运转作意,在八住之中因精进力,已能持续入定,无沉掉来间断定力。可以无间歇住心,但尚须用意,故为无间歇的用意。④无功用的运转作意,在九住之中,心已自然入定,不须有功用的用意,故为无功用的运转作意。

六 修止的效应

修止的效应,就是使身心获得轻安,证三摩地。何谓轻安,轻安是从初住心起到九住心,使身心极为调柔,对一切善法有堪能性。由心轻安,引生身之轻安,身如木棉,轻妙无比,异于寻常,身体产生特殊的乐感。由身轻安之乐,身之善法堪能性亦随之以生,由身轻安,心亦轻安是为身心双方之轻安。此时所得轻安,虽生极喜,但稍久则轻安之感觉渐微,实则轻安已趋稳定,是一种不变的轻安,也即是特殊之轻安。轻安熟练后,即为得定,即为三摩地,这只是色界定,初禅之前分。获得此三摩地时,色、声、香、味、触、男女之分别,一切皆断,出定之后,身心双方轻安,渐渐细微,心境明朗。对这方面佛教和外道是共同的。在此定中能产生一切神通变化,但是不能断烦恼性。纵使其禅定到无所有处,亦不能出生死轮回。佛教就是在修定的基础上,加以修空性等观,断除烦恼之根本,证阿罗汉或佛陀之果位。

关于究竟之寂止,如密乘生圆二次第中所说之三摩地,它是修一切有相,无相之三摩地。仅依靠此究竟之寂止,就可制服、息灭诸烦恼和痛苦。此外更进一步的证悟无我之真实性亦全靠实修此寂止作为基础。《观修次第初品》中云:未修禅定之心是不可能了悟真实性,薄伽梵亦赐教诫曰:"经过认真修持三摩地,才能如实证悟真实性。"如是云云。

1998年元月布楚活佛编写、刘立千老先生审定。2005年修订再版。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升极乐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