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无我

五蕴无我 对「我」的误解 若有人问︰甚么是 「我」 呢? 一般人会答道︰有眼、耳、口、鼻的身体,就是 「我」 。 又或许会回答道︰灵魂便是「我」 。 五蕴构成 「我」 其实所谓 「我」 不过是
五蕴无我   对「我」的误解     若有人问︰甚么是 「我」 呢?   一般人会答道︰有眼、耳、口、鼻的身体,就是 「我」 。   又或许会回答道︰灵魂便是「我」 。   五蕴构成 「我」     其实所谓 「我」 不过是物质和精神的聚合体,佛教称它为五蕴,即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及识蕴,分别简说如下︰   一、色蕴︰色,即物质。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地大具坚硬性,构成骨胳、指甲等;水大具流湿性,构成血液及各种内分泌;火大具温暖性,构成体温;风大具流动性,构成呼吸。这四大缺一不可,不调和也不可。   二、受蕴︰受,是感受。如感觉苦,感觉乐等。   三、想蕴︰想,是取像作用。即摄取事物像貌的功能。   四、行蕴︰行,是泛指除受、想、识三蕴外的一切精神现象。其中,最重要的是推动身心的意志作用。   五、识蕴︰识,是认识作用的主体。普通分作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六种。   五蕴之中,色蕴属于物质方面;其余受、想、行、识四蕴则属于精神方面。   「无我」 的意义     举一个譬如来说﹐一辆汽车是由外壳、机件、座椅、车轮等各个部份组成的。单是车轮不可以称为车;单是其他部份也不可以独自称为车。只有在各个部份完整地装配妥当后,它才可以称为车。故此「车」 并不是实在的。   依同样的道理, 「我」 既然由上述的五蕴所集成﹐所以也不是实在的,佛教因而有 「无我」 的主张。   「无我」 的观念﹐包括下面三种意义︰   一、非一︰一个人的生命﹐既是包括了四大所构成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力量,所以不是单一的整体。   二、非主宰︰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念头,都是受了因果律的支配,由内在的因﹐配合外在的缘﹐才有表现﹐不是由自己主宰的。   三、非常︰我们身体的生理现象﹐不断的新陈代谢;我们的心理现象﹐也是时时刻刻地变化。所以肉体和精神都不是永远不变的。   「我」 既然不是独立存在﹐亦不容自己主宰﹐又不是永恒不变﹐所以说「无我」 。   「无我」 破我执     一般人执有一个实在的我﹐一切都以我为中心﹐这就叫做 「我执」 。   金钱、物质,都要求归我所有﹐供我享用﹐甚至周围的人﹐也要为我服务﹐于是不免发生种种争执和冲突;那么社会怎得安宁﹐国家怎得和平呢?所以 「无我」的观念﹐不单对个人的修行非常重要﹐即使对社会和国家也是不可缺少的。     节录自 香港佛教联合会 佛学课本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