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渐修 禅宗在修行上主张『顿悟自修』。所谓『顿悟』,是说凡夫在未觉悟时,以四大所成的色身为身,妄想为心。而不了知自性〈即自身本具之佛性〉是真法身,和自己的灵知是真佛。只一味在此真心、佛心外求佛,随逐如波浪起伏的妄心妄念四处奔走。忽而得遇善知识,指点入路,灵光闪动,彻见自身本具的佛性。此一佛性的存在,原无烦恼污染。而这无漏智性,乃自身本来具足,与诸佛亦无丝毫差异。这种当下彻见自身本具之与诸佛无异的佛性的经验,就是顿悟。但禅宗认为顿悟后还需要渐修。因修行者虽能顿悟自身本具的佛性,与佛无异,但由无始以来所熏习的烦恼习气,很难顿然全部去除。故此须要依悟而修,经过正知正修的熏习,而转凡为圣,这就是『渐修』。举例来说,顿悟就像初生孩子,出生时已肢体齐全;而渐修就如长养此孩子成人,须多年心血栽培,才能成功。 亦有人把禅宗的修法分为三种: 一、先悟后修:即普通坐禅者,须于悟后,更去做持戒和研习经教的修行。 二、悟修同时:上根修行者由于宿世修持,根器成熟,只待于此生证果。但在未悟时,被现世之业所障蔽,未能显露。及至一旦触机开悟,即见其一切具足,见性成佛,如六祖惠能大师便是。 三、先修后悟:对下根修行者,先教他持戒修定而熏习其善根,到后来或可得到开悟。三者中,第一种即是『顿悟渐修』,第二种则是唯有上根者方能做到,至于第三种根本不是禅宗所倡导的方法。所以修禅者都是以『顿悟渐修』为正确的修行方法。 看话禅 禅宗祖祖相授,初多以文字显示,由文字而开辟活用机锋之门,再由机锋进而成为看话头。从此,看话禅成为禅宗参学的主要法门。看话禅的正式创立,当自未代大慧宗杲禅师始,以后遂成为开导参学者的重要手段。 所谓『看话』,是指参究『话头』,而『话头』即是公案中禅师的答话。所参的话头虽然各有不同,大要都是以一则无意义的话,使人不以意识思维分析思考,而只是纯对话头的参究体会。看话禅反对一切分别思量,否定所有文字引证。它并非对公案的解释分析,反而是脱离公案内容,仅为对话头的参究体悟。在『看话』时更强调在修习方法的『提斯』作用。所谓『提斯』,是指高度的精神集中,以培养心灵的直觉。『提斯』是要令参禅者全身心地投入话头的参究中,隔绝一切分别思考和理智活动。参禅者更要对话头大发疑情,力求透脱疑团。如在参究『万法归一』这一公案时,重要在参究『一归何处』此一话头。或在参究『念佛』时,最 要紧是参究『今佛的是谁?』。对上述的话头,首先要大发疑情,即生起一种极度强烈的追究精神,放弃一切思考分析,时刻『提斯』,最终必能得到大悟。故此参话头这种『看话禅』被禅家称为无事不办的法门。 节录自 香港佛教联合会 佛学课本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