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现世的婚姻家庭--[释了幻]婚姻与佛法(2)

“世尊,她听说您披着黄色袈裟,她也穿黄衣裳,当她听说您一日一餐,她也跟您一样,一天只吃一顿;当她听说您不坐高广大床时,她也睡低矮的床铺;听说您不以花环和香料饰身时,她也放弃一切打扮;当她娘家人派人来

“世尊,她听说您披着黄色袈裟,她也穿黄衣裳,当她听说您一日一餐,她也跟您一样,一天只吃一顿;当她听说您不坐高广大床时,她也睡低矮的床铺;听说您不以花环和香料饰身时,她也放弃一切打扮;当她娘家人派人来接她回去,她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我的儿媳真是贤惠。”
佛陀言:“大王,不仅仅是在这一生,前生她就曾如此的保护过我,真心诚意的爱过我。”
接着,佛陀讲述了《月紧那罗本生故事》,佛陀回忆了他们前生前世如何相依为命,又大大地安慰了她一番,然后离开了王宫。
净饭王去世后,佛陀之妻耶输陀罗也剃度出家,进入了僧团,并证得声闻乘最高圣果——阿罗汉果位,从此解脱了生死。
在众女弟子中,她具大神通,78岁圆寂,留下许多诗偈。

3、佛陀与儿子罗睺罗
罗睺罗是悉达多太子和耶输陀罗的独生子。他出生的那天,悉达多太子决定出家。当时太子正在花园里深深地思索着。当听到小王子出生的消息,不象一般人所希望的那样,他并未兴奋和激动,而是高声长叹起来:“罗睺睺诞生了,枷锁出现了”因此,净饭王就把婴儿起名为罗睺罗(枷锁)。
罗睺罗从小离开了父亲,由他的母亲和祖父抚养长大。七岁时,佛陀觉悟后第一次回到迦毗罗卫国。在他到达的第七天,耶输陀罗把年幼的罗睺罗打扮得漂漂亮亮,指着佛陀,对他说:
“看着,儿子,那位面呈金色,貌似梵王,两万僧众拱围着的那位出家人就是你的父亲。他有巨大的财富。但自从他出家后,我们就没有见到这些金银财宝。你去向他索要你的世袭财产,对他这么说:‘父亲,我是一国王子,将继承王位,成为转轮圣王。我需要财富,请把财产给我。儿子应该是父亲财产的所有者。”
天真的罗睺罗来到佛陀跟前,正如他母亲吩咐的那样,要他的继承财产,很动情地说道:
“修行人,您的身影使我感到愉快。”
饭后,佛陀离开了王宫,罗睺罗在后面紧紧地跟着,不住地说道:“请把我的继承财产给我。”
没有人想阻止他,佛陀也没有叫他不要跟着走,一到精舍,佛陀思索道:“罗睺罗要他父亲的财产,这与世俗同流,会有许许多多的麻烦。我就把我在菩提树下所得的七宝给他吧,使他成为出世之法的拥有者。”
他把舍利弗叫到眼前,要他剃度罗睺罗出家。
这样,罗睺罗加入了僧团,当时只有七岁。
净饭王万万没有想到他爱若掌上明珠的孙子竟会出家。他赶忙来见佛陀,恭谦地恳请佛陀:从今后,希望不要让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孩子出家。佛陀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把这一条定为戒律。

佛典中最早的经典之一《罗云经》,就是在罗睺罗刚出家时,佛陀对他而讲。此经强调了诚实的的重要性。
佛陀以质朴易懂的例子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然后又向他灌输了自我反省的价值及道德的标准。
罗睺罗依照佛陀所教之法,修禅成功,听闻《小罗睺罗经》后,他证得阿罗汉果。佛陀觉悟后的第14年,他受了比丘大戒。他在佛陀及舍利弗之前圆寂。
罗睺罗尊者以其精持戒律而闻名。在《长老偈》中有他的四句颂:
“吉祥罗睺罗,父母清净生,觉者佛陀子,一切烦恼除,不复有后生,是名应供者。富有三圣学,彻见不死果。贪念障见,欲网缠身,爱欲之袍裹身心,懈怠之亲覆正念,如于落斗网。烧毁贪尘,切断魔障,铲除欲根,今证安隐。”

3、佛陀与姨母摩诃波阇波提
摩诃波阇波提意译作大爱道、大世主。是佛陀母亲摩诃摩耶之妹。她们姐妹二人皆嫁给佛陀之父净饭王。占相者曾预言她将成为“众人之首”,故被称做摩诃波闍波提。
佛陀出生七日,母摩耶夫人即谢世,由姨母代为养育。释尊成道后第五年,每天皆思念求道修行,悲泣涕零。
佛陀第二次回宫时,对其父王讲《法护本生故事》时,她即证入第一圣果,净饭王命终,大爱道率耶输陀罗(佛陀之妻)及五百释迦族女,请求随释尊出家,但先后遭到佛陀的三次拒绝。
决心坚定的大爱道没有因挫折而泄气。她自己剃除头发,披上黄色袈裟,在众多释迦族妇女的拥簇下,经历无数艰难困苦,从迦毗罗卫国出发,步行150英里,来到毗舍离。她站在讲堂门外,双脚肿得高高的,身上沾满了泥土。阿难陀尊者听到她的哭声,过来询问。当他明白了她悲伤的原因后,即来到佛前,说道:
“请看,世尊,摩诃波闍波提正站在外面,双脚臃肿,满身灰尘,一脸悲伤。请允许妇女出家,让她们在世尊的法和律下以梵行为生。如果准许妇女出家,以梵行为生,这是一件好事。”
“阿难陀,够了,请不要说应该让妇女出家。”佛陀回答说。
阿难陀替她们作了第二次,第三次请求,但是佛陀没有让步。佛陀说:如果大爱道愿意接受八敬法,就让她以此为受戒。当阿难陀把这些转告了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时,她乐意遵守此八敬法。因此,她当即得受大戒。
因为若干个正当的理由,佛陀不太情愿地接受妇女参入僧团。但应该提到的是,在世界历史上,佛陀第一个创建了戒律齐全的妇女修行组织。
一天,大爱道比丘尼来到佛陀跟前,请佛讲法,以使她能独自精进,而证圣果。
佛陀说道:“你应如是警觉:一切导致兴奋而非安隐,高傲而非恭敬,贪求而非少欲,喜乐群居而非隐居,懒惰而非精进,贪得无厌而非随意满足,大爱道,你应如是牢记:此非法非律,非导师之教。但是,大爱道,你应如是警觉:一切导致安隐而非兴奋,恭敬而非高傲,寡欲而非贪欲,乐于隐居而非群居,热情精进而非懒惰,满足而非抱怨,大爱道,你应如是牢记: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
不久,她证阿罗汉果。
同她一齐受戒的释迦族妇女们也都证得阿罗汉果。在众女弟子中,大爱道比丘尼资历最深,经验最为丰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