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除魔业的方法—索达吉堪布讲述
断除魔业的方法
索达吉堪布讲述
节选自《般若摄颂》浅释
为了避免魔业,应依止外善知识和内善知识,即外摄持和内摄持。
故勇意寻妙菩提,善巧必定摧我慢, 如患为愈依良医,无懈怠依善知识。
对于希求正道或佛法者来讲,在生死轮回中,魔王波旬的干扰会纷纷出现。为什么希求菩提的修行人,经常会出现魔障或违缘呢?有些经论里面说:非常懈怠者,魔众不会理他;非常精进者,魔众没办法伤害他;中等者,经常会出现生病、生烦恼、发生意外事故等障碍,而这就是所谓的魔障。那应通过什么方法来对付、战胜它们呢?这个问题,诸佛菩萨在相关大乘经论中有详细阐述。也就是说,为了避免魔业,应依止外善知识和内善知识,即外摄持和内摄持。 这里首先讲依止者,即具有勇猛寻求微妙菩提的意乐、善巧修行其方便的修行人。那应如何依止呢?首先要摧毁自相续的我慢(从广义上讲,所有骄慢和为自己获得快乐、利益的自私自利心都属于我慢;有时我慢也可称为增上慢)。在修学过程中,一旦生起我慢,对修行就会带来不利,所以应首先摧毁我慢,这样才能以最大的恭敬心依止善知识。 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应以《华严经》中所讲到的四种想来依止,即:“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这个偈颂前面全部是“于”,后面全部是“想”,按照藏文诗学来讲,这是一种修饰法。意思是说,把自己当作有病苦的病人,把善知识当作医王,把善知识所说的妙法当作良药,把精进修持当作解除病痛的治疗方法。记得《窍诀宝藏论》里,也讲了转为道用的六种想:“殊胜上师作为明医想,道友护士实修疗病想,自作病人法作妙药想,获得果位作为病愈想。” 在了知依止善知识的方法后,应无有懈怠地精进依止善知识。按藏文的意思来讲,所谓的“善”指大乘法,善妙宣说或指示大乘教言的上师称为善知识。而谁认真依靠善知识,他就不会堕入外道或恶道当中。因为,通过上师的开示,我们可以了知正道,同时也知道什么是魔障,及遣除魔障的方法。对修行人来讲,这几个问题极其重要。为什么在末法时代的时候,很多人修行不成功?首先他们根本没有想依止善知识,即使依止了善知识,但因自己福报、因缘不具足,在短暂的时间中就离开了。离开以后,世间八法或种种琐事就会干扰他们的心,最终修行一无所得,全部一败涂地。在如今这个社会,这种现象经常出现。 所以,我们应按照前辈高僧大德的传统和做法,首先拼命寻找具有法相的善知识,这特别重要。在得到之后,也不要对他产生轻慢之心,否则过患无量无边,这在《金刚手灌顶经》中有广泛宣说。如果不但没有轻慢,还经常以极大的恭敬心、欢喜心和清净心来依止,自相续就能得到无形的加持,甚至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乃至开悟的境界都能获得。为什么佛陀经常在有关经典里面讲:依止善知识是修行的全部之法,其原因也在这里。 另外,《佛说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中讲:“求善知识应当如是成就四法:一者数往请问,二者起精勤心,三者意乐清净,四者尊重爱法。”第一,应数数前往善知识那里,去请问有疑惑、有争议的道理。第二,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不能偷懒,若稍微有一点点不理解,或稍微有一点点事情,就对善知识起邪见、随便离开,那就不合理,相反应以最大的精进恭敬依止上师。 第三,在依止的过程中,无论是善道友的谆谆教诲,还是善知识所传的法,全部要像吸取甘露一样,以感恩心和欢喜心来接受,而且应把他们的语言当作真正的佛语那样来享用,并对治自己的烦恼。千万不能像末法时代的有些人那样,上师说一句就产生很多邪见,一方面这与自己前世的罪业有关系,另一方面这也是不好的习惯造成的。所以,若产生这样的恶心,当即就要铲除。 第四,对善知识要有尊敬心,还要喜爱佛法。如果不喜爱佛法,天天都吃喝玩乐,或做其他事很有欢喜心,善知识就会不高兴。因为上师是希求解脱者,对他来讲一切世间名闻利养都毫无兴趣,所以若有人对佛法欢喜若狂,善知识必定会欢喜。依止善知识的时候,三种欢喜中上等者是法供养,即应尽力以法供养让上师生起欢喜心。当然,供养钱财,给上师打水等,也能让上师欢喜,但最好是法供养,因为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若能以此方式让上师生起欢喜心,一切魔众、障碍都会自然而然消失,在大乘殊胜道中永远不退转。 现在很多人,刚开始因某种因缘趋入大乘佛法,后来就因自己福报不够,或周围的因缘不具足,最终从大乘道中退失,之后还恶口骂上师和佛法,造下无量无边的弥天大罪,这根本没有必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