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7入悲智之门

入悲智之门—一 海涛 辑 1.积聚福德资粮就是袪除障碍和习气,积聚智德资粮就是证悟自己真正无碍的本性。2.修苦行亦能积聚福德,因为你可从中转变不良的行为模式为良好的习惯。3.以口业积聚福德
入悲智之门—一            海涛  辑   1.积聚福德资粮就是袪除障碍和习气,积聚智德资粮就是证悟自己真正无碍的本性。   2.修苦行亦能积聚福德,因为你可从中转变不良的行为模式为良好的习惯。   3.以口业积聚福德,是指舍弃不干不净的胡言乱语,而养成说正话的习惯。   4.佛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内在的智慧,其教义则根据内在的本性而有各种了悟智慧的方便法门。   5.佛法的主旨是:本心不需要外在环境就能体会自然的纯真、欢喜、安详与清明。   6.我们的根本无明在于我们对自己有某种自信,而这其实是依赖外在世界而有的一种不可靠之自信。   7.由于世间无常的本性,因此无论我们自信多高,仍是不断在破灭中,结果备受痛苦与挫败,而这种痛苦会因我们的烦恼,诸如最根本的贪、瞋、痴,而相对增加。   8.禅修是指运用契机的法门以长养一颗更慈悲、更祥和的心,也是指渐渐习惯于这种智慧的心境。   9.每天用一段时间于静坐。一到时间就专注于习定上,不要再虑及其它的事情。   10.要进入佛陀的教法,我们必须持着三个态度,第一是听闻法教(闻),第二是深思其意(思),第三是以之实修(修)。   11.经由禅修,我们学会如何放松自己,保持平静祥和。以这份宁静的心,我们才能知道在繁忙杂乱的生活中如何自处。   12.禅修还有很多益处,经由修行我们可以增长智慧。日常一切事都要仰赖我们的智慧,因此经由禅修和菩提心的培养,他人会感觉到你的改变。   13.禅修教导我们如何松弛自己和保持宁静,这份宁静会带来内心的喜悦。由于这份宁静和喜悦,我们会与人相处得很好,一直都在愉快的心境中。   入悲智之门—二            海涛  辑   1.禅修是开展心灵的一种过程,而持久即是其成功的关键。   2.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圆满之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必经途径就是开始静坐修持。   3.无论必须花费多大的努力与精力,我们都必须禅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体会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安。   4.虽然我们本来就具备证悟的能力,但还须藉由方法去认知、了解,启开并证悟我们的内在智慧。   5.若我们以一种仁慈与开朗的心态真诚地面对自我,那我们便能自我解析,且能认真、仔细地改正自己。   6.一旦我们真正了解慈悲心的真谛,并且试着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上时,我们便能脱离痛苦的两种根源:嫉妒与羡慕。   7.「悲心」的藏文实际意义是「高贵的心灵」。一个真正慈悲的人具有一颗含有应机特质的开朗和包容之心。   8.具有慈悲心的人根本不需要去求他人的尊敬,因其人格自然而然会得到他人的尊敬。这种人如同一件香气四溢的物品,即使把它包装起来或藏起来,都不会失去它的香气。   9.培养菩提心不仅会带给自己,也会带给周遭的人快乐。心灵上的平静会使你将事情做得更好,你会更愿意去倾听他人的遭遇,也更能帮助他们。   10.当我们的心渐趋宁静与稳定,并更能看清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只对自己及自己的欲望更有自觉,同时也更能体谅他人的需要及渴望。   11.只要看着别人快乐,我们就能感同身受,别人的喜悦变为我们的喜悦,我们单从别人的喜悦中也能获得快乐。   12.嫉妒与羡慕是慈悲的最大敌人。   13.一个内心充满嫉妒的人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无论他拥有多少财富,如果他一直被嫉妒心困扰着,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快乐或心静的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